维生素D的发现是人们与佝偻症抗争的结果,所以维生素D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在既往的认知中,维生素D在人体内,一方面能促进肠道从饮食中吸收钙和磷,另一方面能促使钙、磷沉着于新骨形成部位,促进骨组织的成熟,使骨质变硬,从而维持牙齿和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
婴幼儿生长发育快,骨骼的快速生长需要更多的钙沉着在骨质内,这并不是说宝宝需要补“钙”(母乳/奶粉是最好的钙来源),补充维生素D即可,特别是母乳喂养儿、高危儿、体弱儿。
维生素D缺乏的危害
一.佝偻病:
佝偻病全称叫做“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所以佝偻病不是缺钙造成的,关键是维生素D不足引发的。
这一疾病的高危人群是2岁以内(尤其是3~18个月的)婴幼儿。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诊断要考虑有无高危因素,结合月龄、生活史、病史、症状、体征、X线及血生化等多项综合指标来判定。
佝偻病初期/早期:主要是精神症状,包括多汗、夜惊、烦躁不安、枕秃(因为多汗头痒痒或宝宝烦躁,躺着时经常转动摩擦头部形成“枕秃”)等。要注意这些精神症状很难同生理现象区别,仅作为佝偻病初期诊断的参考依据。血清25-OH-D3下降,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佝偻病激期/活动期:主要为骨骼改变,包括颅骨软化(乒乓头),头骨隆起呈方形(方颅),前囟增大,囟门迟闭、肋骨“串珠”、“鸡胸”及脊柱侧弯等,四肢末端出现“手镯征”、X型腿、O型腿等改变,牙齿发育也迟滞,出牙晚、牙列不齐、出牙顺序改变,容易发生龋齿等。血清25-OH-D3明显下降,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佝偻病恢复期:以上任何期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治疗2~3周后骨骼X线改变有所改善,碱性磷酸酶需1~2月降至正常水平。
佝偻病后遗症期:多见于2岁以后的儿童。因婴幼儿期严重佝偻病,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如O型腿、X型腿、鸡胸等。无任何临床症状,血生化正常,X线检查骨骼干骺端病变消失。
二.骨骼肌肉问题
维生素D缺乏增加大龄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骨折的风险。其它还包括生长痛(骨痛)或骨骼压痛,牙齿畸形,生长受损,肌肉痉挛,身材矮小等。
三.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缺乏维生素D可能对身体其它方面极其有害。
1.免疫系统:
维生素D被认为在维持免疫系统的整个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维生素D被认为是一种新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激素,对身体内的免疫细胞有影响。适当的维生素D水平支持身体的自然防御,并有助于维持一个健康的运作免疫系统。
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炎症性肠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都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
2.呼吸系统:
在最近的研究中,确定维生素D有助于增强人体抵抗流感和呼吸系统疾病的能力。因为它能调控影响免疫系统的基因表达,袭击并消灭细菌与病毒。
日本进行的一项研究,学龄儿在冬天通过每天服用1,单位的维生素D可以将感染A型流感的风险降低约40%。
3.心血管系统:
根据美国对多名儿童的研究,“维生素D缺乏症可能使数百万儿童面临高血压和其他心脏病的危险”。
4.远期健康影响:
现在研究发现维生素D对成年后的各种健康状况的有显著影响,如心血管疾病、肺病、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精神分裂症和多发性硬化等疾病都与缺乏维生素D密切相关。
儿童维生素D缺乏现状
尽管父母和医生以为儿童从阳光照射,补充食物或维生素补充剂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但随着对维生素D的研究越来越多,也逐渐清楚地意识到缺乏维生素D的现象的确很普遍。
美国儿科学会报道美国儿童维生素D缺乏症正在增加。年1月在“儿科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健康体重儿童维生素D缺乏症患病率为21%,肥胖儿童为34%。
我国还没有大规模、全国性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调研。但从目前小样本量和局部地区的研究来看,维生素D营养状况堪忧——青少年维生素D缺乏较婴幼儿更严重,北方地区缺乏也比南方更严重,秋冬季缺乏程度比春夏季严重。
例如在对北京(北纬40.3°N)12~14岁青春期女性调查中,维生素D严重缺乏者冬季高达45.2%,夏季也有6.7%。
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环境恶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演变都是造成维生素D缺乏的因素。
1.阳光照射不足:人体内约90%的维生素D来自皮肤暴露于紫外线UVB的内源性生成。户外活动减少(在室内长时间学习工作、电子游戏等)、空气污染致使紫外线穿透能力降低,导致经皮肤转化成维生素D大大减少。
2.防晒产品的广泛使用:例如SPF30的防晒霜减少95%经皮肤转化成的维生素D。
3.其它:肤色较暗,身体脂肪过多,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更高。
如何检测维生素D含量
25-羟基维生素D(25-(OH)D)是维生素D3在血液中的存在的主要形式,血清25-(OH)D水平被认为是反映人体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有效指标。
虽然,目前对于儿童25-(OH)D的理想水平还有一定争议,但多数意见认同,儿童适宜血清25-(OH)D浓度为>50.0nmol/L(50nmol/L=20ng/ml)。
37.5~50.0nmol/L为维生素D不足(Insufficiency);
≤37.5nmol/L为维生素D缺乏(Deficiency);
≤12.5nmol/L为维生素D严重缺乏(Severedeficiency)。
维生素D补充剂的推荐量
现在已有共识,不论怎样的喂养方式,宝宝都需要补充维生素D。而且建议终身补充维生素D。
美国医学研究所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不同年龄人群每日生理需求的维生素D的量分别是:0~1岁的婴幼儿需要IU/日;1~70岁的人需要IU/日;70岁以上老人需要IU/日。
美国儿科学会(AAP)建议:
1.完全和部分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出生后不久接受IU/天的维生素D补充剂,持续接受维生素D补充剂,直到他们断奶并且每天摄入≥1,毫升含维生素D配方奶(在美国销售的所有配方奶至少有IU/L的维生素D)或全脂奶。
2.所有非母乳喂养的婴儿,每天摄入1毫升含维生素D强化配方奶,应该补足每天IU的维生素D补充剂。
3.每天通过维生素D强化的牛奶和食物获得IU/天的大龄儿童和青少年应该每天服用IU维生素D补充剂。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年发表《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指出:
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预防应从围产期开始,以婴幼儿为重点对象,并持续到青春期。
婴儿自出生后补充维生素D~IU/天(0~18岁适用),并可根据北方或南方冬季或夏季等不同情况选择IU/d或IU/天。
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等高危群体,出生后即开始补充维生素D-1IU/天,3个月后改为-IU/天。
不论今天还是明天
不论现在还是将来
都希望你保持健康
晚安好梦
?
作者:隋静
author
隋静,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医院儿科工作17年。专业专长:儿童内科,特别是儿童消化系统疾病,新生儿疾病,儿童营养及生长。曾任博士生导师助理;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系及护理系儿科学授课,网络学校网上授课;参与主持两届全国儿科食物过敏学习班。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消化学肝病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北京消化学组委员;《国际儿科学杂志》通讯编委。参与多项科研基金项目研究,如“国家科研项目—中国幽门螺旋杆菌诊断治疗方案(儿童部分)”等;参加多项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观察,如“疾病特异型肠内营养粉剂对食物蛋白过敏婴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发表在SCI核心期刊论文数篇;参与百度百科词条编写;参与编写多部书籍译著,如《儿科学临床概览》、《当代处方集》儿科学分册、《内尔森儿科学精要》等;给《我和宝宝》等多家报刊杂志投稿。《辣妈帮》等网站专家问答。录制《辣妈学校》等节目。关于育果医生育果医生是国内领先的商业医疗就诊折扣平台,为医院就诊折扣、预约挂号及优质的医疗配套服务。一句话:最难建的档、最难挂的号、最特殊的需求,找育果!
医院、协和妇产科、妇产医院的建档作为专业的互联网+医疗团队,医院的建档秘籍(请白癜风图片北京哪里看白癜风比较好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