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时候,老师曾经说过:以后到临床工作,不要只知道盲目执行医嘱,某种程度上,心灵的治愈不亚于身体的康复。实习的时候,的确有带教老师做的很好,把心理护理放在了治疗的最重点。
现在,我已经是一名责任护士。接触的患者多了,发现心理护理对他们来说就是强大的安慰剂,发挥的作用可能比药物控制更好,起码让患者心情更为平静。
壹
“她,双耳失聪,气管插管,右侧偏瘫,左手可以写字。”
我当时刚好喉咙发炎,第一次让我觉得护士也需要学习手语,
与患者沟通的难度增加了,护理工作更为忙碌。
“她以前也因为肺部感染住过院,这次发病更急促更严重。”
“她很容易焦虑,找不到护士或者不明白她的意思就会急躁。”
“麻烦你们耐心点跟她沟通,尽量满足她的小小要求,谢谢了。”
“我们先回去了,你好好休息,加油,我们在外面等你。”
家属对护理工作给予了支持,在治疗过程中也不乏对患者的关心。
“放松呼吸,不要着急,把想说的话写在纸上。”
“我想喝水。”
“我觉得好热。”
“我想老公和女儿进来陪我。”
ICU的探视时间只有每天短短半小时,除了这半小时以外,医护人员就是患者最值得信赖与依靠的人,患者在没有家属陪伴的情况下,肯定缺少了治病的信心。这时,安抚好患者的情绪,给患者一定的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就是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任务”。
贰
患者血压往下掉,心率往下掉,赶紧推抢救车。
“旁边的病友怎么了?”
电除颤,胸外按压。
“护士别走,陪我聊聊天。”
全身在颤抖,身体蜷缩在被子里,衣服湿透。
“阿姨,您是害怕吗?”
“我害怕,我害怕他快要……。”
清醒患者在面对昏迷患者时,心理压力是极大的,她们之前可能从未接触这种环境,受中国迷信思想影响,有很多患者认为跟昏迷患者在一个房间是不吉利的,担心这种不吉利会影响自己的治病效果,对患者及时的解释与沟通就显得异常重要了。
叁
“姐姐,我不想死。”
18岁的女孩无助地闭着眼。
“怎么会这样想呢?”
“这个地方好冷清,除了机器的报警声,病人都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我的病会不会也发展成这样?”
“傻瓜,出院后你将会迎来全新的生活。”
监护病房里也有“音乐”:监护仪,注射泵,呼吸机各种声音演奏成的歌曲。这种“音乐”对我来说是一种警惕,对患者来说就是扰心的杂音。除了应第一时间处理报警声,对患者讲解报警声的原因也是护士在心理护理方面应该做的,尽量减少患者治病过程中的不适感。除此之外,我们可以鼓励家属带个MP3或者小小收音机,播放患者喜欢的歌曲,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患者不安的心情。
对于一些在监护病房住得比较久的患者,一部分患者的神志可能会由清醒逐渐转变为瞻妄,治疗模式就应从身体康愈转向身心康愈。一名清醒患者刚刚入科时非常配合医护人员,每次为他做完任何治疗都会道谢,但是经常要独自面对一群带着帽子口罩包的严严实实的医护人员,心里难免会感到恐惧。如果这时我们带着温和的口吻给予患者适当的关爱,起码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现在很安全,可以放心地休息。
伍
“谢谢你没有因为我的外表歧视我,你对病人的照顾很细致。”
我很震惊一位ICU患者会对我说出这样的话,为何他会用歧视一词?这位男患者今年40岁,从小自身发育畸形——鸡胸,左半边脸像被烧伤一样,赘肉耷拉着垂到下巴,右半边脸正常,整个人窝在床上,像一只无法伸展的雏鹰,刚开始我见到他也被吓了一跳。
对待每个患者都是一样的,没有因为外表就“特殊照顾”。世界上还有很多这类患者,因为自身残缺坚强地活着本来就是一件很艰难的事,如果还要介意外界因素而活着,这种生活肯定痛不欲生。他由出生那一刻起,并不知道以后的路只能靠顽强的意志力走下去,不放弃,对生活寄予希望。可能对他来说,我们能像正常人一样对待他,他就会心存感激。抛弃外表这个因素,他跟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上天夺走了他的容貌,给予了他一个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并且一直活到如今。在ICU过渡了一天,他已经转到普通病房,希望他可以早日康复,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增添光彩,像正常人一样活下去。
生命是无价的,身体健康是可贵的,但是心灵是脆弱的。
作者:刘杏清
图片来源:包图网
感谢作者来稿!
如需转载,请标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