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种骨量减少、结构退化、脆性增加、易发骨折的骨代谢性疾病。在全世界其发病率居常见病的第七位。据中国的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约为59.89%。每年因骨质疏松症而并发骨折的发病率约为9.6%,并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年,中国中老年及老年人中骨质疏松率为16.1%。在男性人口的总比率为11.5%;在女性人口则为19.9%。在中国,每6名男性中,就有1人发生1次或1次以上的脊椎骨折。
原发性骨质疏松:包括女性激素不平衡所致孕期、哺乳期、经绝期的骨质疏松;卵巢功能低下引起的骨质疏松;老年性肉质骨质疏松。
继发性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一些疾病或药物引起的骨质疏松。如成骨不全、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过多服用药物(糖皮质激素)、骨折的长期固定失用、营养缺乏等引起。
特发性骨质疏松:多见于8~14岁的的青少年,原因不明。
以腰背痛为多见,67%的患者有带状痛,10%有四肢麻木,屈伸腰时有肋骨部位痛。这是由于骨吸收增加,椎体压缩变形所致。
驼背、后凸、侧弯、鸡胸等身体畸形。
骨折。
第1种类型:急性脊柱压扁骨折型
病例1:80岁,男性,北京人,急诊入院。入院前一天不慎跌倒,T11骨折,胸椎后突畸形,疼痛而住院。入院后,为矫正骨折造成的后突畸形,用薄枕垫起后突部,以矫正畸形。此后,疼痛加重,夜不能寐,呼痛不止。经检查:除T11椎体压扁骨折外,T10~12双侧横突压痛明显。诊断为胸椎压扁骨折后继发胸椎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给予针刀微创松解减压术治疗,术后疼痛缓解,胸椎压扁骨折得以继续应用保守治疗方法治疗。
第2种类型:陈旧性脊柱压扁骨折型:
病例2:65岁,女性,由外地来京(营口市),用救护车送来。病人以全身疼痛主诉,骨质疏松伴有脊柱多处压扁骨折入院。入院后经查胸腰椎有多处陈旧性压扁骨折,伴有脊柱后突畸,站立时驼背畸形明显。同时,病人诉胸痛、腰背与骶骨痛。疼痛严重,活动受限,叫苦不迭。
检查发现如下问题:
①肋软骨炎(Tietge病),双侧,且包括肋弓的软骨融合处。
②胸腰段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
③骶髂关节炎(或称损伤)
第三种类型:骨水泥治疗后一直腰背痛型:
病例3:田彩□ 女 67岁 西安人 因骨质疏松而致脊椎三处压扁骨折。医院行椎体骨水泥成型术治疗。手术术后复查,椎体形态恢复较好。但腰背部等处疼痛很重。服用很多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但疼痛不但未减轻,反渐加重。驼背畸形更是反倒越来越明显,并且由于服药后消化不佳,食欲不振,体重快速下降,由
60Kg降至30Kg,瘦得皮包骨了。6年来未就下过一次6楼。医院医院取药,竟把医生吓了一跳,并告诉她:“你可不要再来取药了,谁来都给你开”。
医院看过多次,都是样的结论,服药治疗。后来,我到西安讲课,病人是我高中时的老同学,她让我给诊断一下。检查后诊断为胸腰椎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给予针刀微创松解减压术治疗,间断治疗三次,基本痊愈。身体肥起来了,可以随意活动了。
第四种类型;陈旧性+新鲜脊柱压扁骨折型:
病例4:刘□□75岁,女,北京人,以严重背痛,不能做翻身等各种活动而入院,四肢虽可活动,但不管做任何动作都会引起胸背腰胁部剧烈疼痛而全身不敢活动,翻身、坐起、刷牙、坐便等均十分困难。经检查,T7/8、8/9为陈旧性压扁骨折;而T11/12、L1/2、L3/4为新鲜压扁骨折。入院第二天在影像导航下行骨水泥椎体成型术。术后复查,椎体成型良好,但病人疼痛未减,依然全身不敢活动,叫苦不迭。一般会考虑为术后反应,给予止痛药物。然而,手术反应期已过,病人的疼痛不减,依然如故。便向手术医生手术医生请示,因检查病人的疼痛是由于如下疾病所引起:
①肋软骨炎(Tietge病),双侧,且包括肋弓的软骨融合处。
②左侧前锯肌损伤(包括起止全部)
③左侧腹外斜肌损伤
④胸腰段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
⑤骶髂关节炎(或称损伤)
经针刀多次治疗后,疼痛消除,病人可以生活处理出院。
然而,数日后,病人又突然来电话说,现在又突然开始与上次得病一样的疼痛,并说,我花了那么多钱怎么还那么痛啊?似乎白花了钱了。二日后,儿医院,经查又出现了处新鲜骨折。做了急诊骨水泥椎体成型术。术后疼痛即刻止痛。三天后病人兴高彩烈出院。
第五种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关节炎、关节积水者:
病例5:任□□ 女病人,有严重的膝了疼痛,昼夜不减,膝关节呈强直状态,膝关节屈伸度为0°,已几个月卧床不起。
体检:表情痛苦,极度慢性度脱水,骨瘦如材;骶骨与股骨大转子部均已发生褥疮。检查发现,全身各关节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右肩肘腕关节以较重,左侧较轻。右髋关节股骨上段有钢板内固定,股骨头已全部消失。双膝关节完全强直,无活动度,关节周围(关节间隙与骨髁部)均有重度压痛(不许摸按)
DR片见:股骨与胫、腓骨高度骨质疏松,并有囊性变。关节间隙消失。其他关节间隙亦其相似。
处置:全身支持疗法。择期行各关节治疗针刀微创治疗。对双膝关节给予股骨髁与胫骨髁骨钻孔减压,并于各减压处抽吸骨髓腔血液20ml。当日夜间未发生疼痛。住院三个月,以及出院后亦未发生膝关节疼痛。
病例6:闫□□女性 65岁,北京人,类风湿关节炎30余年,十年来行路困难,双膝关节伸屈困难,靠轮椅活动。医院诊治,均告知无好方法医治,靠贴主贴膏药维持。近半月来,左关节肿胀,日夜疼痛,不能入睡,痛苦万分。医院经拒绝诊治的病人,医院医院还在想到哪个科室看病时,抬头看见了疼痛科。陪伴的父女病人商议,到疼痛科止痛吧。就这样来到我科诊治,换句话说,就是没想治好。诊察病人后,先去拍片。见严重骨质疏松,间隙异常狭窄,关节积水量大。与病人及家属商议,同意做针刀微创治疗,关节松解与骨减压。在治疗后再而三天后,病人复诊,病人和家属都非常高兴。术后疼痛即消失了,积水亦吸收了,关节活动增加,强直得到明显改观,又做了三次针刀微创松解术,可以下地直走路了。至今病人还好。
第一个病例是松解了压扁骨折处卡压的脊神经后支而疼痛消失的。第二个病例是因为多处脊椎压扁骨未及时治疗,造成了脊柱的屈曲与旋转畸形,形成了多处继发病变,造成了胸廓的移位,产生了肋软骨炎(Tietge病)、前锯肌损伤与胸腰段的脊神经后支卡压等病变。而这些病变都是针刀微创松解减压术的适应症,经针刀治疗后达到了刀到病除的疗效。这两个病例可以证明,骨质疏松致脊椎压扁骨折时,不论是急性或是慢性病例的腰背部疼痛都可能与脊神经后支卡压有密切关系,都可应用针刀微创手术治愈。
第三个病例是个典型的以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方法治疗骨质疏松症而失败的病例;同时也是应用针刀微创松解减压术治疗成功的最好例证。她的腰背痛到底是哪里来的?难道还不清楚吗?!
第四个病例更为值得讨论。病人入院前的腰背等处的疼痛多年,我猜测可能是脊神经后支卡压的结果。而产生新的脊椎压扁骨折后,产生了全身多处更加严重的疼痛后,虽经椎体骨水泥成型微创手术治疗后也未能消除胸、背、腰等多处疼痛。术后五天,我与实施骨水泥成型术的专家沟通,同意应用针刀微创手术治疗该病人其它疼痛疾病。
我们为病人进行了双侧肋软骨炎、左侧前锯肌损伤、腹外斜肌损伤、双侧脊柱胸腰段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左侧髂腰韧带损伤、双侧骶髂关节炎等疾病的针刀微创治疗,病人的疼痛消除了,可以较好的活动了,病人现出了老年人的欢快。这里要问一个问题,这一系列引起严重疼痛疾病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很明确,是由于脊柱的病变产生了其他部位的继发性病理改变所致。这一系列损伤性疾病治愈了,病人便恢复了健康。但是,不久后她又发生了新的脊椎骨折,当急诊做完了脊椎骨水泥成型术后,却没有发生前一次骨水泥治疗后那样的疼痛是为什么呢?既然脊柱骨折能造成脊神经卡压综合征,为什么这次却不疼痛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可以返过来研究一下,如果没有第一次骨水泥成型术后的一系列治疗,病人全身多处疼痛没有消除;那么,第二次再骨折时,病人在做完第二次骨水泥成型术后能一点不痛吗?这样来推理,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她不但要痛,最大可的能是比原来的病痛还要疼得重一些。但由于那些病变都已得到比较彻底的治疗,后一次新的脊椎骨折治疗后,便取得了立杆见影的疗效,而没有出现前一次那种严重的疼痛现象。
第三个要讨论的问题是,骨质疏松时有没有骨内高压?骨质都很疏松了,怎么会产生高压呢?这确实是另一个难以理解的问题。这里涉及的是骨内压增高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弄清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骨内压增高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是骨内静脉回流障碍。骨质疏松时骨关节的每一个部分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骨内的血循环肯定会受到严重的破坏;因而,静脉回流障碍是肯定的。所以,在骨质疏松时也完全可以形成骨内压增高的病理改变。当为病人实施了骨内钻孔减压后,日夜难以忍受的长时间的疼痛消除了,身体也日渐康复。
本文讨论的是骨质疏松后并发的一些“疼痛”的问题,而不是研究骨质疏松时是否会产生“骨痛”的问题。
从我的临床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当骨质疏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许多“并发症”。其中,脊柱压扁骨折和骨内压增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经常导致的骨质疏松病人的疼痛,甚至是难以忍受的疼痛症状。如果把这些疼痛误诊为“骨痛”,是骨质疏松本身所产生的,那就大错特错了。本文的第2例病人就是例证。病人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不说,如果再不治疗,估计将导致全身衰竭而出现严重的后果。这是十分值得重视的。因此,本文的第一个结论是骨质疏松症病人的疼痛,不一定是骨质疏松必然导致的结果。一定还要认真考虑有无骨质疏松以外的因素。明确的认识这些疼痛的本质,正确的诊断这些并发的疾病是最为重要的。
有了正确的诊断,早晚也会有办法治疗它。本文是应用针刀微创松解减压手术的方法治疗这些并发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这种微创的治疗方式,不用任何药物,操作简单,无风险,易于推广,可以造福众多的中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病人,解除他们难以忍受的痛苦。
希望有意尝试的医生,有意合作者,互相交流,共同更高。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