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的贫血症。本病以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儿童常见病之一。
1、一般表现:皮肤黏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黏膜和甲床较明显,易疲乏,不爱活动,年长儿可诉头晕、耳鸣、眼前发黑等;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
2、髓外造血表现:肝、脾轻度肿大;年龄越小,病程越久,贫血愈重者,肝脾大越明显。
3、非造血系统表现:
(1)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少数有异食癖(嗜食泥土、煤渣、墙皮等),呕吐、腹泻、口腔炎、舌炎或舌乳头萎缩,严重者可出现萎缩性胃炎或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2)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力多数低于同龄儿。
(3)心血管系统症状:明显贫血时心率增快、严重者心脏扩大,甚至发生心力衰竭。
(4)其它表现:因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常合并感染。
关键是去除病因和铁剂治疗。
1、去除病因如有慢性失血性疾病,如钩虫病、肠息肉或肠道畸形等,积极治疗原发病。
2、饮食疗法喂养不当者应改善膳食,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合理喂养,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及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增加铁的吸收。
3、铁剂治疗尽量给予铁剂口服治疗。
1、合理安排饮食:
(1)提供含铁丰富的饮食:婴儿提倡母乳喂养,婴儿6个月后应逐渐减少每日奶类摄入量,按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或补充铁强化食品如铁强化米粉;动物肝脏、动物血、瘦肉、牡蛎、贝类、大豆及其制品等含铁量多,可根据患儿年龄进行相应补充。
(2)指导合理搭配患儿的饮食:维生素C、稀盐酸、氨基酸、果糖可促进铁的吸收,可与铁剂或含铁食品同时进食;茶、咖啡、牛奶、蛋类、植物纤维、草酸和抗酸药物可抑制铁的吸收,应避免与含铁食品同食。
(3)增加食欲:应采取增加食欲的措施,如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鼓励年长儿主动进食,经常更换饮食品种,根据医嘱给患儿服用助消化药如胃蛋白酶、多酶片等,促进消化、增加食欲;进食前不做引起疲劳的活动及进行不愉快、引起疼痛和不适的检查、治疗及护理。
2、休息与活动:轻、中度缺铁性贫血患儿,不必严格限制日常活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活动间歇充分休息,保证足够睡眠。对重度贫血的患儿,以应注意休息,特别是活动后出现心悸、气短的患儿应吸氧、卧床休息,减少氧耗。
3、指导正确应用铁剂,观察疗效与副作用:
告知家长服用铁剂的正确剂量和疗程;药物应放在患儿不能触及的地方且不宜存放过多,以免误服过量中毒。口服铁剂可致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厌食、胃部不适及疼痛等。宜从小剂量开始,在两餐之间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并有利于铁的吸收。铁剂可与维生素C、果汁等同服,以利吸收;忌与抑制铁吸收的食物同服。液体铁剂可使牙齿染黑,可用吸管或滴管服之。服用铁剂后,大便变黑或呈柏油样,停药后恢复,应向家长及年长儿说明,消除紧张心理。
4、预防感染: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勿与感染性疾病患儿接触,按时接种各种疫苗,以防传染病。
1、指导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吸收率高的食物。
2、坚持正确用药。
3、强调贫血纠正后,仍要坚持合理安排小儿饮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这是防止复发及保证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
饮食宣传员:张琳琳
护士长:李晓伟
本期编辑:张庆芳
医院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