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儿童鸡胸
宝宝鸡胸
鸡胸怎么办
鸡胸治疗
婴儿鸡胸
鸡胸驼背

珍爱生命,远离庸医看中医是如何治疗中风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三级专科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detail/

《医学源流论》中风论

今之患中风偏痹等病者,百无一愈,十死其九,非其症俱不治,皆医者误之也。

风邪分为内风和外风。外风,跟平时的理解很像,比如你刚出一身汗,突然被空调冷气一吹,就很容易感冒发烧。风为百病之长,因为它是一种很常见的病邪载体,比如寒邪、湿邪、热邪都可以通过风为载体,侵入人体,比如常说的风寒,风湿,风热。

内风,指肝风,与外风相对而言。肝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又叫肝风内动。

中风,又叫脑卒中,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

中风,十病九死,不是说这个病完全不能治,主要还是医者没有找到根源,被庸医误治所致。

凡古圣定病之名,必指其实。名曰中风,则其病属风可知。既为风病,则主病之方必以治风为本。

古圣贤不会轻易给病定名,定了名的病,一定是直指要害,名字叫中风,那么这个病肯定与风邪有关。既然是风病,那么开方必以治风之药为本。

故仲景侯氏黑散、风引汤、防己地黄汤,及唐人大小续命等方,皆多用风药,而因症增减。

侯氏黑散、风引汤、防己地黄汤,都出自《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的节略本。

三个方子,都是主治癫痫(羊角风)、风瘫、风湿等与风邪有关的袪风之剂,以祛风通络为主,散寒除湿,滋阴凉血为辅。

大小续命汤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价值更当胜于此,因而用《千金要方》作为书名,又叫《千金方》。

据传此方为孙思邈岁时,自己中风了,整天被病人围绕,劳累过度,开出此方让弟子为他煎服。此方被称作千古中风奇方,从名字“续命”也可窥见一二。

这五个方子中,大多都用到了这几味药。

防风(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通疗诸风。)

《神农本草经》:“主大风,头眩疼,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

《本草纲目》:“三十六般风,去上焦风邪,头目滞气,经络留湿,一身骨节痛。除风去湿仙药。”

川芎(chuānxiōng)(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神农本草经》:“主中风入脑,头疼,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生川谷。”(主产于四川(灌县))

石膏(生用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效;煅用具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之功效。)

《神农本草经》:“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苦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创。”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神农本草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防己,祛风止痛,利水消肿。滑石,茯苓,利小便。大黄,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

可见这些方子中的药,大多是祛风通络,利小便,利水谷等为主。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什么样的规律呢?

中风,现代医学又叫脑血管意外,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阻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进一步导致口舌歪斜,偏身麻木。阻塞的久了,血冲不过去,血压升高,高到一定程度,冲破血管,脑出血,突然昏仆、半身不遂,甚至死亡。

我们知道,脑部供血只是人体整个血液循环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可以说是支流,下游。下游出问题了,根源一定在上游,上游只能是五脏六腑。

东方(春天)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

我们来看中风的主要诱发病因,临床以暴怒伤肝为多,因暴怒则顷刻之间肝阳暴亢,气火俱浮,迫血上涌则其候必发。其次早春骤然转暖之时,正值厥阴风木主令,内应于肝,风阳暗动,也可导致本病发生。

冬季气候变冷,血脉循行变弱,相应的脑部供血也会不足,会出现头晕、麻木等初步症状,但往往不会造成脑出血。而初春乍暖,正当肝令,已经收缩适应了寒冷的血管,突然迎来汹涌的血流,往往会将血管冲破,导致脑出血。

另外,中风还与饮食不节有关。过食肥甘醇酒,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引动肝风,夹痰上扰,可致病发,尤以酗酒诱发最烈。我们知道喝酒伤肝。

心生血,血藏于肝,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液的功能。可见中风与肝关系密切。

为什么会阻塞呢?肯定是血液中有杂质。有了杂质,导致阻塞,阻塞,导致血压升高,进一步导致脑出血。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危险的因素,也是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

肥胖者、长期饮酒者是高血压的多发群体,高血压的病因多为高钠盐,大量饮酒等。为什么呢?我们知道五行当中,肝木克脾土,肝弱压不住脾,脾旺则生肉病,即肥胖。饮酒则伤肝。

怎么预防呢?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不要酗酒。为什么要饮食清淡?因为内经中有云:“味厚则泄,薄则通。”口味太重,身体会自我保护,让你把厚味排泄出去,而口味清淡了,气血自然便于疏通。

小结一下,中风为脑供血不足或者脑血管破裂,破裂是因为高血压,高血压则是因为阻塞,阻塞源于日常生活习惯有问题,问题来了怎么办呢?

我们上面讲到的那几个方子,一是活血行气,祛风通络,这是从五脏的角度把已经阻塞的血液给疏通。二是利小便,利水谷,这是从六腑的角度,把已经阻塞的脾胃给疏通,以防造成更多的不纯净的血液。一边清理污染,一边把污染源排泄出去,防止污染扩大。我们祖先的智慧,令人敬佩。

盖以风入经络,则内风与外风相煽,以致痰火一时壅塞,惟宜先驱其风,继清痰火,而后调其气血,则经脉可以渐通。

痰火,因其由于肝火、痰郁所致,故名痰火。

风邪侵入经络,内风(肝风)与外风(如初春乍暖等气候变化)相互煽动,导致痰火阻塞,唯有先从根源驱其风邪,痰火清除后,再调养气血,才能逐渐疏通经脉,治病除根。

今人一见中风等症,即用人参、熟地、附子、肉桂等纯补温热之品,将风火痰气尽行补住,轻者变重,重者即死。

现在一些庸医一遇到中风病人,见其突然昏仆,肢体麻木,误以为是身体虚弱,便用人参、熟地、附子、肉桂等纯补温热之药来补身体,要知道身体本身就已经严重阻塞,血管不通,消化和排泄都出现了障碍,现在又弄过来这么多大补之品,身体更加承受不了,肝火痰郁不但不能清除,反而更加严重,这就是所谓的“补可恋邪”。小病治成大病,大病治成死人。

或有元气未伤,而感邪浅者,亦必迁延时日,以成偏枯永废之人,此非医者误之耶?

遇到庸医,元气未伤,病邪尚浅的,虽不致死,但病情必定迁延,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变成终身瘫痪之废人,这难道不是医生误治导致的么?

或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补正即所以驱邪,此大缪也。惟其正虚而邪凑,尤当急驱其邪以卫其正,若更补其邪气,则正气益不能支矣。

庸医不服气,嘴硬说:邪气之所以聚集,肯定是因为正气虚弱,所以要用大补之品补充正气用来驱赶邪气,听着好像有点道理,实则大缪也。正是因为正气虚弱邪气强盛,所以当务之急是赶快把邪气赶跑来保卫正气,如果用大补之药,本来就被阻塞的身体变得更加阻塞,仅存的正气也被消耗殆尽,不被治死才怪。这与中风的生病原理有关,不了解病是怎么生的,光拍脑门,是治不了病的。

即使正气全虚,不能托邪于外,亦宜于驱风药中,少加扶正之品,以助驱邪之力,从未有纯用温补者。

即便正气全无,不能抵挡邪气,也应该在驱风的药中,少加一些扶正之补品,来辅助驱邪之力,从来没有说纯用温补的。从前面的经方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会有人参,附子,桂枝(肉桂)的身影,但这些都是辅助的,绝不可能作为君主之药。(关于前面五个经方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百度)

譬之盗贼入室,定当先驱盗贼,而后固其墙桓,未有盗贼未去,而先固其墙桓者。

就像家里来了盗贼,一定是先把盗贼赶跑,再把门窗加固,没有说盗贼还没赶走,就加固门窗的。

或云补药托邪,犹之增家人以御盗也,是又不然。盖服纯补之药,断无专补正不补邪之理,非若家人之专于御盗贼也,是不但不驱盗,并助盗矣。

庸医又不服气,又嘴硬说,我之所以用补品,就是要增加家里的自己人来防御盗贼的,于是又被徐大椿啪啪打脸,为什么呢?因为纯补之药,并非只补正气,不补邪气,就好像是正气邪气都需要原材料,你把原材料送进来,正气邪气都会得到给养,并不是说专用于盗贼,这样做不但不能驱盗,反而助盗。就好像盗贼快不行了,正缺把用的顺手的兵器,你这边就赶快把兵器送过来,简直是神助攻,猪一样的队友。

况治病之法,凡久病属虚,骤病属实。所谓虚者,谓正虚也;所谓实者,谓邪实也。

况且地球人都知道,治病之法讲究虚实。凡是久病,慢性病,大多是因为正气太虚,物质能量不足。而骤变之病,大多是因为邪气太实,但身体物质能量还是有的。

中风乃急暴之症,其为实邪无疑。天下未有行动如常,忽然大虚而昏仆者,岂可不以实邪治之哉?

中风这么突然爆发的症状,必是实邪无疑。天下没有说哪个人行动如常的,突然就变得大虚而昏倒,岂能不以实邪来救治呢?

其中或有属阴虚阳虚,感热感寒之别,则于治风方中,随所现之症加减之。汉唐诸法具在,可取而观也。

具体病人是属于阴虚(物质材料不足),还是阳虚(气化功能不足),受热还是受寒,可以在治风之方中,根据具体情况对药方进行调剂。但整体祛风通络,活血行气的大方向是不会变的。汉代医圣张仲景,唐代药王孙思邈写下了造福百姓千年的经方,都可以作为参照。(祖先留下了无穷的瑰宝等待我们去发掘。)

故凡中风之类,苟无中脏之绝症,未有不可治者。余友人患此症者,遵余法治病,一二十年而今尚无恙者甚多,惟服热补者,无一存者矣。

所以说中风之类的病,只要五脏六腑未绝,没有说不能治的。我的朋友当中患有此病的,按照我的方法治疗,一二十年都活的好好的大有人在。唯有那些不幸遇到庸医,滥服大补之药的,都被妥妥的治死了。

守一同道

为中医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jiej.com/jxtb/1302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