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小儿鸡胸的概述与影响
小儿鸡胸特征为胸骨前凸与两侧胸壁低平。此病症影响程度不一,轻者仅影响外观,重者可能导致胸廓容积缩小,限制肺部的正常发育。对于8岁以前的小儿,其肺泡量可能因此而增加,导致频繁的气管炎或肺炎发作,同时运动耐受力减弱,抵抗力下降。
?病症特征与影响探究其病因,我们发现少数小儿的鸡胸为先天性,而大多数患儿的鸡胸与佝偻病紧密相关。在婴幼儿阶段,小儿的骨骼主要由软骨构成,若此时缺乏或供给不足维生素D和钙质,将导致钙磷吸收障碍,进而引发骨软化症。这种病症使得胸部肋骨与胸骨相连处内陷,最终促使胸骨前凸,形成鸡胸。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畸形通常在1岁左右就已形成,而2~3岁以后的鸡胸则往往是小儿佝偻病的后遗症,患儿可能同时伴有其他畸形症状,如方颅、“X”形腿、“O”形腿等。
02治疗与预防
?治疗方法鸡胸形成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即便小儿以普通饭为营养,且维生素D充足,钙盐也会沉积到软骨上,使软骨逐渐转化为骨,进而将鸡胸固定为新陈代谢的基础框架。此时,单纯的药物治疗和营养补充已难以奏效。因此,预防佝偻病成为小儿鸡胸防治的关键。
在治疗鸡胸时,必须考虑患儿的年龄和佝偻病的状况。3岁前的患儿通常处于佝偻病活动期,此时的治疗应以控制佝偻病为主;而3岁后的患儿则多进入稳定期,治疗重点转向矫正畸形。
对于3岁以下的鸡胸患儿,应积极采取抗佝偻病治疗措施,包括饮食疗法、维生素D疗法,并在必要时补充钙剂。然而,对于3岁及以上的患儿,由于多数已进入后遗症期,单纯使用钙剂和维生素D治疗往往无效。轻度鸡胸通常会随着体格生长而逐渐改善。通过加强体格锻炼,如进行扩胸运动、俯卧撑以及抬头等运动,每日两到三次,可以进一步加速畸形的矫正。
?预防措施鸡胸的形成与佝偻病密切相关,因此预防佝偻病成为关键。预防的关键在于确保充足的营养摄入,特别是维生素D和钙的补充。此外,适当的户外活动和阳光照射也有助于预防鸡胸的发生。通过这些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小儿鸡胸的风险。
坚持母乳喂养。由于母乳中维生素D的含量高于牛奶,因此选择母乳喂养对预防小儿鸡胸有益。
母亲需注意孕期和哺乳期的营养摄入,并确保适当晒太阳。
增加小儿的户外活动时间,让他们充分接触阳光。
按时为小儿添加辅食,确保营养的均衡摄入。
新生儿出生后一个月内即开始喂服鱼肝油。
03诊断及手术
?诊断要点鸡胸相较于漏斗胸,其发病率较低,且临床症状相对较轻,因此常常被患者及其家属忽视。轻微的鸡胸可能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较重的鸡胸则通常具有明显的畸形特征,临床诊断相对容易。通过侧位X线胸片,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胸骨的畸形情况。
?手术方法在治疗方面,小儿鸡胸同样需要借助手术来进行矫正。手术方法包括带血管蒂胸骨翻转术、无蒂胸骨翻转术和胸肋沉降术。手术时需注意避免心脏压迫,术前应仔细研究胸片及CT片,确保胸骨与心脏之间有肺组织缓冲。手术方法步骤与漏斗胸手术类似,需注意鸡胸的肋骨及肋软骨特点,如第3、肋骨及肋软骨较长,而第5肋较短,手术时要特别留意。通过这些手术方法可以有效纠正鸡胸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