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们后台收到了一条这样的留言——
我家宝宝四个月大,在医院做了骨密度检查说我家宝宝骨密度偏低,该怎么补钙?
后续又有很多宝妈问类似的问题——
宝宝6医院要求查骨密度,要不要做?
宝宝体检,骨密度17%,补钙了4个月去复查,变成了1%,怎么回事?
宝宝8个月,前两天检测了骨密度竟然是零!怎么办?
家长们都很担心,因为很多宝宝都被查出骨密度偏低,每个家长都想给宝宝补钙、补钙、再补钙!
收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小橘子心里就有很多疑问:
是宝宝的健康出了什么状况吗?
医院安排骨密度检查呢?
骨密度检查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今天小橘子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
什么是骨密度检查?
骨密度,全称“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主要指标。
一般来说只有60岁以上有骨质疏松症状的成人和有明显骨骼病症的人才需要做这个检查。
针对健康婴幼儿的骨密度检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目前国内外都缺乏婴幼儿骨密度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骨密度低就是缺钙吗?
宝宝和成人骨密度低的概念完全不同。
如果成人骨密度低,那么代表缺钙,需要补钙。
但是宝宝骨密度低并不代表缺钙。宝宝骨密度低,是因为宝宝长得比较快,骨头在生长过程中必然有空隙,这样钙质才能被吸收进骨骼。
为什么给宝宝做骨密度检查意义不大呢?
因为宝宝生长快,所以骨密度总是轻度、中度甚至重度偏低,这样才有更多的钙质沉着进去。
快速生长期的宝宝出现骨密度低,是一种生理现象,并不是需要额外补钙的指征。
国际上没有儿童骨密度测量的标准数值。对于婴儿来说,如果骨密度检测达到成人的正常值,反而证明其钙的吸收力下降。
孩子骨密度本来就较成人疏松,所以一般检测骨密度后,都能查出孩子骨密度偏低。
那么哪些孩子需要进行骨密度检测?
对于健康的儿童来说,如果没有反复骨折、骨畸形、X线提示骨量减少等情况,不需要常规进行骨密度检查。
如出现下列症状则需要进行骨密度检查:
身材矮小、乳牙发育迟缓;
骨骼畸形(方颅、鸡胸、肋珠、“O”型腿,“X”型腿等);
复发性骨折;
全身性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慢性肾病或骨代谢性疾病;
地中海贫血;
普通射线检查提示骨质疏松。
有妈妈问:“那不检查骨密度的话,怎样知道宝宝缺没缺钙呢?“
其实正常孩子极少有单纯的钙摄入不足,平常我们说的缺钙实际上就是缺乏维生素D。
保证孩子每天均衡饮食、补充充足的维生素D,就基本不用担心孩子缺钙的。
妈妈们,不用再过度担心宝宝骨密度低下的问题了,你们真正需要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