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枕边人躺下就睡,没过1分钟就传来阵阵鼾声,心中既是羡慕、嫉妒,更是“忿恨”。
在无数个失眠的漫漫长夜里,一波盖过一波的声浪时刻振荡着你的鼓膜、肆意撩拨着你纤细羸弱的神经,尤其是在有小宝宝的家庭里,当年轻的妈妈拖着疲惫的身躯正在为夜醒的宝宝竭尽全力忙乱之际,一眼瞥见队友打着深沉如山的鼾兀自岿然不动时,瞬间翻涌上心头的除了怒气,更多的是深深的无助感。
不过,旁人觉得的“打鼾=睡得香”很可能只是假象,对于鼾声如雷者,我们可能还应适时地给ta们以提醒与关怀。因为打鼾通常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它不仅常常意味着睡眠质量不高,还很可能患上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
打鼾的人其实还挺“可怜”的
打鼾通常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下称“OSA”)的一种表现。
OSA的特征就是在睡眠过程中,咽部气道反复塌陷导致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实质上,它是一种睡眠性疾病。
除了呈现出震彻云霄的鼾声外,睡眠过程还会发生呼吸暂停,如同睡着之后突然有人捏你的鼻子,你可能会突然憋醒。它存在于所有年龄段,但最常见于18-60岁的男性,绝经后的女性发病率可与男性相近。
图源:UpToDate
成人睡眠呼吸暂停
你以为OSA只是影响睡眠吗?不!
OSA会带来各种身体和精神症状,比如夜尿增多,醒来时头痛、口干、咽痛,睡眠变得低效,即使夜间睡眠时间充足但晨醒后仍觉困乏,白天嗜睡、思维混沌,注意力、记忆力下降,焦虑、抑郁、性欲减退等。
持续时间长的OSA可引起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胃食管反流、内分泌紊乱、2型糖尿病等疾病,严重者甚至可在睡眠中猝死。
作为多种心脑血管、内分泌系统及咽喉部疾病的源头性疾病,OSA应当要引起足够重视。
为什么会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
OSA的出现是由于上气道的阻塞,而堵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肥胖
肥胖者的上气道、舌体的脂肪组织堆积增多,从而更容易发生OSA;
咽喉部肌肉过度松弛
如果夜间饮酒或使用过镇静剂,可能会出现睡眠时上气道肌肉过度松弛;
气道狭窄
上气道存在解剖结构的先天/后天异常或病变,比如鼻中隔过度偏曲、鼻息肉、扁桃体肥大、舌体肥厚等。
怎么知道自己打鼾情况是否危及健康?
如果睡觉时不止打鼾,还出现呼吸暂停、憋气,或者出现晨起头痛、口干、白天困倦、嗜睡等自觉睡眠低效状况时,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
除了通过详细检查鼻、咽腔情况,评估气道堵塞层面及狭窄程度外,尤有必要的,还需完善多导睡眠监测(PSG)。
PSG可以准确评估睡眠呼吸事件与低氧血症的严重程度,是诊断OSA的金标准[1]。唯一的不便可能就是所需时间较长,需要进行一个晚上持续约7小时的睡眠监测。
OSA的严重程度会根据PSG检测到的睡眠呼吸事件(包括呼吸暂停、低通气与呼吸努力相关微觉醒)而定,分级如下:
OSA
严重程度
睡眠中平均每小时发生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事件次数(AHI)
轻度
5-14次
中度
15-30次
重度
>30次和/或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20%以上
图源:UpToDate
PSG连接与各导联波形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该如何治疗?
轻度者
一般不需要积极临床干预,大多数通过行为矫治与改良生活习惯就可得到有效改善,比如: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积极减重、戒酒、避免摄入各类镇静剂与安眠药、避免仰卧位睡眠。
中重度者
一、除了同轻度者一样强调行为矫治与改良生活习惯外,一般会先建议呼吸辅助仪器治疗:
1)气道正压治疗
这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OSA是由于气道塌陷阻塞导致呼吸不良事件,而家用呼吸机可经口鼻施加一定压力的气流以稳定上气道软组织,避免其塌陷阻塞而导致的呼吸不良事件[2]。
它给予的稳定气流可贯穿整个睡眠呼吸周期,帮助得到顺畅的呼吸以提高睡眠质量,从而改善缺氧状态。
图源:mayoclinic
气道正压治疗
2)口腔矫治器治疗
不能耐受或难以依从气道正压治疗者可尝试使用口腔矫治器,通过牵引口咽部软组织远离咽后壁,从而保持睡眠过程中的上呼吸道畅通[3]。常用的有下颌前移器与舌牵引器。
图源:UpToDate
下颌前移器
图源:UpToDate
舌牵引器
二、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不能耐受气道正压与口腔矫治器治疗,或进行了至少3个月尝试性治疗,OSA症状改善不明显,并经评估明确存在上气道阻塞性病变(如鼻中隔过度偏曲、鼻息肉、扁桃体肥大、舌体肥厚、下颌后缩或小颌畸形等)而导致OSA者,还可考虑接受外科纠正手术。
三、还有待论证的治疗方法:
1)植入式神经刺激器
通过植入式神经刺激器刺激舌下神经以改善睡眠通气质量,现有的研究表明它是一种可能有效的新型治疗方法,但机制与疗效还需进一步论证[4-5]。
图源:UpToDate
植入式神经刺激器
2)部分药物
一些随机试验研究显示部分药物对治疗OSA也可能有效,包括:
刺激呼吸驱动的药物:如茶碱(直接刺激)与乙酰唑胺(间接刺激);
降低上气道塌陷的药物:如地昔帕明。
但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这些药物的疗效足以取代上面所列举的治疗手段[6-7]。
我们习以为常的打鼾很可能就是这样的一种慢性病:它广泛存在却常被忽视,如果未及时干预,容易引起各类生理、精神症状。但认识之后也不必过于忧虑,绝大多数OSA者通过及时科学地干预或治疗,都会获得良好的效果。
枕边人打鼾,以为自己是“受害者”,其实他们才是更需要得到关怀并可能需要接受治疗的群体。
(此文仅针对成人鼾症,儿童鼾症有所不同,不在此列。)
医学校对:
耳鼻喉科李圆医生
参考文献
[1]KapurVK,AuckleyDH,ChowdhuriS.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forDiagnosticTestingforAdultObstructiveSleepApnea:AnAmericanAcademyofSleepMedicine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JClinSleepMed.;13(3):.EpubMar15.
[2]JordanAS,McSharryDG,MalhotraA.Adultobstructivesleepapnoea.Lancet.;():.
[3]RamarK,DortLC,KatzSG,et,al.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fortheTreatmentofObstructiveSleepApneaandSnoringwithOralApplianceTherapy:AnUpdatefor.JClinSleepMed.;11(7):-.Epub611.
[4]HofauerB,SteffenA,KnopfA,etal.Patientexperiencewithupperairwaystimulationinthetreatmentofobstructivesleepapnea.SleepBreath.;23(1):.
[5]WoodsonBT,StrohlKP,SooseRJ,etal.UpperAirwayStimulationforObstructiveSleepApnea:5-YearOut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