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除了为生存提供基本能量,人们越来越追求食物是否美味、营养、安全。过去的十几二十年,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人们开始对自己所吃的食物疑神疑鬼。了解食物的生产过程,可以让我们懂得如何选购优质安全的食物,让吃饭重归平和。
这次,就一起去看看鸡为了走上餐桌都做了哪些努力(鸡表示并不想努力)。
第一站——父母代种鸡场
现代化养殖的一大特点就是高度分工,人们专门设立种鸡场,饲养用于繁殖生产的种鸡,以确保生出的小鸡品种稳定。
鸡的生命始于一颗受精的鸡蛋,把它们孵出来的并不是鸡妈妈,而是孵蛋箱——恒温37℃,每天两次自动翻转蛋的角度,模拟鸡妈妈拿爪子扒拉窝里的蛋。在这样的环境里经过21天的孵化,长得越来越大的小鸡再也受不了蛋壳的束缚,就会自己啄壳而出。
孵蛋箱模拟鸡妈妈拿爪子扒拉窝里的蛋丨pixabay
母鸡虽然没有亲自将小鸡孵出,却同样给了它们满满的呵护。所有的母鸡在产蛋前都接受了全面的疫苗免疫,它们将疫苗产生的对各种疾病的抗体,通过鸡蛋传递给小鸡(母源抗体),保护弱小的孩子免受疾病侵袭。
母源抗体只能维持一周左右,小鸡必须尽快建立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所以种鸡场也会在小鸡出生1天内就对它们疫苗免疫,再装箱发往养鸡场。
第二站——商品代养鸡场
小鸡们将在养鸡场度过大部分的鸡生,根据鸡的品种不同,时间从几十天到上百天不等,但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阶段,育雏期和育肥期。
育雏期的目标是确保小鸡们能适应养鸡场的新环境,学会自己采食和饮水,为以后茁壮成长做好准备。
与许多初生小动物一样,小鸡的体温控制中枢发育不完全,无法在外界环境发生冷热变化的时候维持恒定体温,所以饲养小鸡的鸡舍会将温度调控在35℃左右,随着小鸡逐渐长大,再慢慢调降环境温度到20℃左右。
接下来小鸡就要学会自己吃饲料了,在缺乏母鸡教导的情况下,需要饲养员扮演鸡妈妈的角色,将小鸡抓到饲料槽或饮水槽旁教导(强迫)它们吃喝,很快一群小鸡就能互相模仿着学会采食和饮水了。
育雏期的小鸡要学会自己采食和喝水丨unsplash
鸡的夜视能力并不好,和人类一样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时间表。为了让小鸡尽快长大,饲养员还会调长光照时间,以此来延长小鸡的采食时间。
小鸡们顺利度过育雏期,就进入了育肥期。顾名思义,接下来是肉鸡长肉的最关键时刻。此时饲养员们每天都会密切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