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的一对猫生了4只小猫后,生活在北京的迪迪一家曾想过把小猫送人或者卖掉,后来却变成“出多少钱都不卖”。从出生开始看着小猫一点点长大,她和家人根本舍不得离开。
除了6只猫,她家里还有7只乌龟和一只龙猫。动物们相处愉快,各自惬意地享有一块地盘。乌龟“霸占”了浴室,家人洗澡时不得不先把它们踢到一边。最近猫咪换毛季节,大家出门前必须粘掉衣服上的毛。
但没有人真心在抱怨。迪迪的父亲已经退休返聘,他每天晚上解冻一块鸡胸肉,第二天早上5点起床煮熟,用手撕开给猫吃,早晚各一次。公司组织出游,迪迪还会用小推车带着猫参加。
可爱、单纯、依赖人类的宠物,是现代人获得抚慰的情感寄托,也是陪伴与倾诉的对象。尤其在不断增长的都市单身人群中,宠物成为了治愈“孤独”的一剂良方。第一财经的调研数据显示,宠物主往往将宠物看作家人、朋友和孩子,超越了简单的饲养关系。为了这些亲密伙伴,他们愿意付出更多心力。而日益增长的物质消费水平,让中国居民有能力支持养宠的额外消费。
年,中国城镇犬猫(家养)数量超过1亿只,犬猫分别占据51%和46%。由于猫对陪伴和打理的要求相对较低,更受青年一代喜爱,其数量增速超过10%。
相应的,作为养宠最基础的消费,宠物食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市场调研机构欧睿国际的数据,年到年,中国宠物食品市场规模从7.19亿美元上升到67.18亿,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5.04%。同期,美国宠物食品市场规模从.26亿美元上升到.0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4.52%。除了层出不穷的宠物消费品,反映到社交媒体上,这种趋势甚至催生出萌宠博主这一类内容生产者。
成分党和精细化
迪迪第一次养猫是在初中。那还是年代,父母拿吃剩的菜汤或鱼汤拌着米饭,给3个月大的小奶猫吃。等猫成年之后,便去花鸟鱼虫市场买散装称重的猫粮。当时,猫砂的概念对他们而言还不存在,一个脸盆铺上报纸就成了自制猫砂盆。每次猫上完厕所,家里难免臭气熏天。
到年,迪迪有能力独立养猫后,“经历完全就变了”,猫的吃、住、行都由自己精挑细选。刚抱回来的奶猫,吃上了专为特定生命阶段准备的幼猫粮,迪迪特意选了一个高端品牌。她在家里准备了3个猫粮盆,日常堆得满满的,猫想吃随时能吃到。包括猫粮和猫砂,她一年的花费将近元。
作为刚需,在养宠花费中,主粮占大头。“怎么喂”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怎么养”。咨询公司FrostSullivan的调研数据显示,城镇宠物主月均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中国宠物主整体呈现出中高收入化、高学历化、年轻化等社会特征。他们更讲究科学喂养,也善于学习,这意味着消费者的专业度高于以往。
对迪迪来说,如果一款猫粮给她的体感不佳——比如散发浓烈的香精味,或是抓在手里残留黏腻的油渍——她就会认为不够好。另外,猫的反应和表现也是判断依据,比如有一次发现猫出现泪痕和掉毛现象,迪迪当即停用了当时的猫粮。
迪迪和她的宠物肉肉
近几年,迪迪开始学着看主粮的成分配料表。如果看到不懂的术语,她会主动搜索学习。脂肪比例是她格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