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正在串“里脊肉”。
染色鸡胸肉变身里脊肉
追踪仙居“永安六号”行动始末
本报记者严鹰本报通讯员项菲菲文/摄
“笃,笃,笃……”仙居县安洲街道居民小区的一扇门开了,探出一个30多岁男人的脸。“请问一下,这里是不是住着个叫李光明的人?”对方迟疑了一下,“不是,没有这人。”随后,门缓缓掩上。
门没有“砰”地利落关上。有着多年办案经验的执法人员杨某凭直觉判定——这里有猫腻!
他随即拿出执法证,再度敲开,“你好,我是仙居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执法人员。能不能看一下你的房子?”
对方犹豫着让开了身子。穿过狭小的厨房和天井,执法人员探望到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正中摆着一张1米长宽的方桌,上面堆叠着一长溜红色肉制品。
“终于找到了!”执法人员一阵欢喜。
仙居县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现场检查。
假日检查行动牵出多万元大案
9月6日,正值中秋假期,仙居县城关中心菜场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菜场南边的一家冷库老板忙不迭地收钱,找钱,没有片刻空暇,“老百姓假期喜欢出游烧烤,骨肉相连、里脊肉、中翅等是必买的,这个时间生意最好。”
此时,人潮中闪现一群着深蓝色制服的身影。仙居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趁节日市场旺季,专门组织了“永安6号”冷冻肉制品专项检查行动。零下近20℃的冷库,身着夏衣或秋装的执法人员毫不犹豫钻了进去。库内空气稀薄,各种肉制品气味杂陈,借着昏黄的灯光,执法人员一箱箱翻看产品的外包装,对产地、检验检疫证明、生产日期等外包装标识不合格的,一律就地封存,并酌情进行抽检。
此次行动中,一种名为“香嫩哩脊肉”的产品引起了执法人员的注意。产品包装非常简易,使用的是白色透明的塑料袋,上面用绿色字体印刷的生产地址为“台州·仙居”,配料上只简单写了“鲜肉”和各类添加剂。
菜场的冷冻肉制品店和各大冷库几乎都在销售这种产品,但是储存量很少,每家不超过20包。若是外行人,会觉得存量少,说明这个产品不太受消费者欢迎。该局分管稽查工作的副局长王中和一针见血指出,“这类产品销量大,商家囤货却少,说明厂家是在我县城区或者周边地区,抓紧追查源头,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铲除窝点!”
可是,源头到底在哪里?仙居县市场监管局分批派出执法人员,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在可疑的地区反复走访排摸。经过一个多月的持续调查,终于在10月20日下午,找到了隐藏于仙居县安洲街道拱辰新村一所出租屋内的制假源头。
出租屋是一幢单间的二层小楼。第一层共有4个房间,前两间分别为厨房和天井。后两间被用作生产加工“里脊肉”,陈设布局基本相同,每个房间均有三台冰柜贴墙摆放。靠近天井的那间屋子,正中间摆着一张四方桌子,白色油漆的桌面因为“里脊肉”渗出的液体而变成斑驳的红色。桌旁,一位年轻的女子正用竹签串连红色的肉片,她只戴了一只白色手套,没有着工作服、口罩、帽子等卫生防护。
案情重大,仙居县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当即联系了仙居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当场查获冷柜6台、联络用手机3只、搅拌机1台、菜刀8把、电子秤3台、打码机2台,成品“里脊肉”2万余串,半成品“散肉”公斤,以及各类添加剂50多公斤。据初步估计,该案件案值达多万元。
“鸡”变“猪”,只需配料调一调
当事人李光明和妻子丁红英都是江西人,原先在湖州从事服装生意,由于经营不善,基本没赚到钱。他们看到江西老家不少人在外地从事“里脊肉”生产加工,一年总能赚个十几万元回来,4年前,辗转来到仙居做这一行。
最初,市场并不认可李光明的产品,生意起步十分艰难。在现场搜查到的三张“里脊肉”混合调味剂配料表中,李光明表示,其中两张是别人教他的,但是按照配方生产出来的“里脊肉”颜色偏白,油炸后肉片缩水严重,卖相比较差,顾客都不太喜欢。
于是,李光明动手对配方进行改良:针对肉片缩水,他参照面粉发酵,试着加入泡打粉;颜色太白,他就加入“红曲粉”进行改善。一次次的试验后,最终形成了一份独家秘方,腌制出来的“里脊肉”色泽红艳、嫩滑可口,市场由此一步步打开。
“我们从冷库买来鸡大胸肉,先用尖刀进行切片,然后将分离出来的肉放入塑料桶中,再加入混合好的调味料,设定搅拌机时间,时间到了再取下来,用竹签穿成串。”丁红英说,“调味料都是我老公配的,一次一般在公斤左右。”
李光明说,他买的鸡大胸肉价格-元/箱不等,每箱规格为10公斤。“每5-6公斤切割好的鸡大胸肉加工制作里脊肉,一般情况下可以制作出-串。”
可以推算,扣除包装等费用,李光明生产的“里脊肉”每串成本0.45元左右,出货价0.5元。“里脊肉市场价比较高,如果使用真的里脊肉生产,成本会远远高于出货价。”仙居县市场监管局一位高姓执法人员表示。
无知是食品安全的最大杀手
“我今天本来打算做0串。但因为他们来检查了,只做了五六百串。”丁红英说道。
切片、腌制、串连、包装……所有加工流程全靠两双手,“一般晚上干活到12点,凌晨两三点起来继续接着做。”这些年,李光明夫妻的日子就是这么没日没夜,不断重复着过来的,“一共积攒了15万元。”
“生意是调料配方改了后,去年突然好起来的,主要卖给各大冷库、烧烤摊和一些流动摊贩。”李光明介绍,“一般是他们打电话过来,我把货送过去。”
李光明从不把自己的地址告诉进货商,都是夜里送货到人家的店里或者双方约定的地点。周边邻居也表示,“一天到晚关着门,也不知道人长什么样,在干什么。”
查处当天,即便是面对执法人员的问询和拍照取证,李红英都没有停下手里的活,马不停蹄地赶工,直至桌面上的肉全部串好。“我以为,只要不加入有毒有害的东西,人吃下去没事就行。”显然,当事人并不清楚自己的行为是犯法的,而且已经构成刑事责任。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无论是厨房的台面,还是房间的地板,都十分干净整洁。用来储存的冰箱,一包包成品的“里脊肉”一排横放,一排竖放,码放得紧密有序,并无难闻的异味。这与记者惯性思维中污水横流、蝇虫乱爬的“黑作坊”大相径庭。
当公安人员要带走李光明时,他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得到允许后,他转身上了楼。再下来,已经是一身黑色的皮夹克,换下了原先有些脏了的白色polo衫。这样的处境下,还在乎自己的个人卫生和形象。不难看出,这是一个相当爱干净的人。
在出租屋的二楼房间,当事人的女儿背对着门口坐在床上。
天已晚,考虑到孩子还没吃饭,仙居县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特地从外面打包了一碗当地的特色美食“扁食”。小姑娘很懂事地说了句“谢谢叔叔”。当问及老家是否还有亲人,需不需要帮她买票回家。孩子表示,姑姑也在仙居同住,不想回去,身边还有些钱,吃饭不成问题。
尚未发现添加有毒有害物质
记者了解到,这家“里脊肉”在仙居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当地不少商家反映顾客觉得好吃,很受青睐。
仙居县市场监管局表示,目前尚未发现此种“假冒里脊肉”流出仙居县外的市场。李光明夫妻因涉嫌无证生产销售伪劣食品,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仙居县市场监管局已对流通餐饮领域进行全面“清尾”行动。整个案件还在进一步的侦查当中。
“无论是从查获的添加剂,还是从现场的调料配方来看,根据案件的初步检查结果,暂未发现当事人使用有毒有害物或国家明令禁止的添加剂。”仙居县市场监管局稽查大队的朱利安大队长告诉记者,“当事人主要涉嫌‘无证生产’、‘以假充真’和‘滥用添加剂’。我们已经进行了抽检,专门针对现场发现的添加剂进行检测,具体结果本周会出来。”
本报将跟踪 那么,如何选购安全放心的食品呢?市场监管部门支招“三看一比”。“三看”:一看商家资质。查看商家证照是否齐全,尽量选择正规商店购买食品;二看包装。产品外包装上产品名称、QS、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贮存条件等标识是否规范完整;三看外观。色泽过于艳丽的,一般加入了着色添加剂,须谨慎购买。“一比”:比较价格。与市场行情相比过低的产品,不宜购买。
同时,仙居县市场监管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如果买到假冒伪劣食品或发现食品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可拨打投诉举报热线或(全市热线)。另外,该局今年专门设立食品领域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最高可获得30万元,用于鼓励社会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打击食品领域违法行为。
视点版编辑张莉贝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