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是人体含量最多的矿物质元素,它不仅是骨骼和牙齿的构成成分,还具有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活动,促进细胞信息传递,促进血液凝固,调节机体酶的活性,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等功能。
由于钙在体内发挥着多种生理作用,因此,如果缺乏钙就会影响健康。长期缺钙和维生素D可导致儿童发育迟缓,骨软化、骨骼变形,严重者可导致佝偻病(O型腿、鸡胸等);成人缺钙易引起骨质疏松症,并且容易患龋齿,影响牙齿质量。
有利于钙吸收的因素
1、维生素D
维生素D可以诱导钙结合蛋白的合成,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维生素D又被称作“阳光维生素”,阳光中的紫外线可将维生素D转变成活性维生素D。所以,晒太阳能补钙是有科学依据的。
此外,维生素D对于人体有多种好处。缺乏维生素D可能会增加许多免疫性疾病的风险,缺乏维生素D的老年人易患慢性病。
2、蛋白质
蛋白质消化过程中释放的某些氨基酸可与钙结合形成可溶性钙盐而促进钙的吸收。
3、乳糖
乳糖经过肠道菌发酵产生酸,降低肠内pH,与钙形成乳酸钙复合物也可增强钙的吸收。
影响钙吸收的因素
1、草酸:菠菜、苋菜、竹笋等蔬菜
草酸在肠道中可与钙结合形成不溶性的沉淀,影响钙的吸收。可以将这些蔬菜用水先焯一下,去掉涩味后再烹饪。
2、植酸:大米、白面
大米和白面中所含的植酸,与消化道中的钙结合,产生不能为人体所吸收的植酸钙镁盐,大大降低人体对钙的吸收。
3、磷酸:碳酸饮料等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钙∶磷比例是2∶1,然而,如果过多地摄入碳酸饮料等大量含磷的食物,使钙∶磷比例高达1∶10~20,这样,过多的磷会把体内的钙"赶"出体外。
4、钠盐
摄入过多盐分会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同时还可能导致人体骨骼中钙的更多流失。这是因为盐中含有钠,而肾脏每天要把多余的钠排出体外,每排泄毫克的钠,就会同时耗损26毫克的钙。
5、脂肪酸:油脂类食物
脂肪分解的脂肪酸(尤其饱和脂肪酸)在胃肠道可与钙形成难溶物,使钙的吸收率降低。
补钙小窍门
1、少量多次补钙效果好:这样比一次大量补钙吸收效果好。
2、选择适宜的补钙时间:钙容易与草酸、植酸等结合,影响钙的吸收,因此补钙时间应是在睡觉前、两餐之间。
3、骨头汤不是最好补钙方式:用肉骨头汤补钙不能满足需要。另外,肉骨头汤中脂肪量很高,喝汤的同时也摄入了脂肪。
4、补钙同时适量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能够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钙的吸收。
5、补钙并非越多越好:补钙要科学,千万不要盲目过于补钙。
医院中医简介刘绍勇
中医专家
中医副主任医师
全科中医
中西医结合医师
毕业于60年代,从事中医治疗工作50余年,早年受到名老中医指教,曾深造于长春中医学院,又进修于中国医科大学,具有丰富的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是位资深中医兼西医理论和临床经验的中医人士,曾参加多场中医学术会议并发表论文多篇,本人擅长运用中药汤剂,配制药酒,膏滋等方法治疗多种疾病和疑难杂症。
多年的临床经验,能治疗多科多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病,冠心病,心律失常(早搏,房颤),脑血栓,脑栓塞,高血压,脑出血恢复期,心肌炎,面瘫,甲状腺结节,甲亢和甲减病,三叉神经病,头痛,眩晕症,顽固性失眠,抑郁症,咽炎,鼻炎,耳鸣,脑鸣,眼科疾患,咳喘痛,气管炎,肺心病,肺结核,肺纤维化,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幽门螺杆菌,结肠炎,便秘,胆囊炎,胆结石,肝硬化,尿路感染,肾炎,肾结石,肾积水,肾功能不全,颈椎病,腰椎增生,骨关节增生(退化)性疾病,腰脱,坐骨神经痛,风湿,类风湿,痛风,腰腿疼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盆腔积液和囊肿,子宫肌瘤,白带多,阴痒,不孕症,乳腺增生,结节,产后缺乳,更年期综合症,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阴囊潮湿,少精症,男性肾虚,性功能减退和亢进,血小板减少,过敏性紫癜,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震颤麻痹,白塞氏症,肿瘤恢复期,提高放疗化疗后免疫功能,红斑狼疮,银屑病,干燥综合症,脱发,带状疮疹,老年瘙痒症,痤疮,疮节脓肿,湿疹,荨麻疹。
每周二至每周日早8:30—晚15:30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