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儿童鸡胸
宝宝鸡胸
鸡胸怎么办
鸡胸治疗
婴儿鸡胸
鸡胸驼背

张汉臣小儿推拿十三

张汉臣小儿推拿中医基本理论(闻诊、问诊、切诊)。

闻诊

闻诊是指医生用听觉和嗅觉来诊察疾病的一种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听声音和闻气味两个方面。

(一)听声音

听声音是根据小儿的啼哭、呼吸、咳嗽及语言等声音的高亢、低微的不同来分辨疾病的寒热虚实。

1、啼哭声

正常健康小儿啼哭之声洪亮而长,有泪。

腹痛引起啼哭,声音尖锐,忽缓忽急,时作时止;

若啼哭声尖锐阵作,伴呕吐及果酱样或血样大便,须考虑肠套叠;

哭叫拒食,伴流涎烦躁,多为口疮;

哭声嘶哑,伴吸气不利,多为咽喉肿痛;

每每夜间啼哭为夜啼;

哭声低弱目干无泪为气阴衰竭。

2、咳嗽声

咳声重浊,痰液稀白,鼻塞流涕,为外感风寒;

咳声轻扬,痰液黄稠,鼻流黄涕,为外感风热;

干咳或咳嗽少痰,咳声高亢,声音嘶哑,痰稠而粘,为外感风燥;

咳嗽气粗,痰黄伴喘,为痰热壅肺;

咳嗽而喉间痰鸣,为痰湿阻肺;

声低而嘶哑或干咳无痰,为肺阴不足;

咳声低而微,面白痰稀,为肺气不足。

实证咳声高亢,虚证咳声低微。另外,百日咳为连声咳嗽,咳嗽末有鸡鸣样回声;白喉或喉炎咳声多嘶哑或如犬吠样,多伴有吸气困难。

3、呼吸声

正常小儿呼吸均匀平和,快慢适中。新生儿时期呼吸可偶见不均,若

无病状,亦属正常。呼吸异常多反映肺肾的病变。

呼吸气粗,甚则喘促气急、痰鸣,是肺气闭塞,多主邪实;

呼吸气弱,喘促气短,为肺肾衰竭;

哮喘无力,动则甚为肾虚不纳。

(二)嗅气味

嗅气味指嗅病儿口中气味及大小便、痰涎、汗液、呕吐物等的气味。

1、口中气味

口气臭秽,多为肺胃积热上蒸,可见于积滞、口疮、牙疳等证;

口气酸腐,多因伤食;

口气腥臭,多见于血证;

口气腥臭兼吐脓痰带血,多属肺痈。

2、大小便气味

大便臭秽粘腻异常,多因湿热积滞;

大便酸腐,多因伤食;

大便臭味不显,兼下利清谷,为脾胃虚寒;

大便腥臭为脾虚湿盛;

小便气味臊臭,多因湿热下注;

小便清长少味,多属脾肾阳虚。

3、呕吐物气味

吐物酸腐,多因食滞化热;

吐物臭秽,多因肠道气机阻滞,粪气上逆。

4、痰涎气味

痰涎腥臭多属肺痈。

5、汗液气味

汗液热臭,多因积热熏蒸;

汗液无气味,多因阴阳失调。

问诊

问诊是通过病儿或其家长、亲属、保育员等知情人员,询问患儿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一)问年龄

应详细询问患儿实足年龄,二岁以下应问明实足年月龄,新生儿应问明出生天数。在临床上一些疾病的发病年龄有以下特点:

脐风、胎黄、脐湿、脐疮、脐血等见于出生一周内;

鹅口疮、脐突、夜啼等多见于新生儿和乳婴儿;

腹泻多发与婴幼儿;

肾炎多见于幼童或儿童;

某些传染病也与年龄有关,如:麻疹多发于出生六个月以后;

水痘、百日咳、白喉等在学龄前期多见;

十二岁以后小儿所患疾病基本上接近于成人。

附:年龄分期

新生儿期:出生28天;

婴幼儿期:28天-1岁;

幼儿期:1岁-3岁;

幼童期:3岁-7岁;

儿童期:7岁-12岁

(二)问病情

包括询问病症及其持续时间,病程中的病情变化,可以引发的因素等。

1、问寒热

小儿发热可通过体温计测量或通过接触的感觉测知。小儿恶寒可以从患儿姿态的改变来测知。

年龄较大的儿童可直接问出寒热的问诊内容,主要包括寒热的甚微、进退、发作的时辰、季节、持续的时间以及汗出的有无。

发热有汗为外感风热;

寒热往来为邪郁少阳;

但热不寒为里热、为阳盛;

但寒不热为里寒、为阳虚;

大热大汗兼见烦渴为阳明热盛;

发热持续,热势高,面黄苔厚为湿热蕴滞;

发热而汗出即解,舌苔薄者为时邪外感;

发热而汗出不解,或降而复升,苔厚腻者为食滞内伤;

发热不扬,早暮热势高张,或有汗或无汗,多为邪实;

午后或夜间发热,低热如潮,伴有盗汗,多为阴虚;

若见于夏季发热,持续不退,兼见无汗多尿口渴,须考虑夏季热。

2、问汗

问汗主要询问汗出的有无、多少、部位、自汗、盗汗、热汗、冷汗等。而上述汗出的情况是通过望诊观察和切诊触摸来完成的。

外感风寒,发热无汗;

外感风热,发热有汗;

外感暑湿,发热而汗出不透;

外感秋燥,发热而无汗,皮肤干燥;

内伤饮食,食滞发热,则发热有汗,或手足汗出。

自汗指不分寤寐皆自汗出,动则尤甚,多为阳气虚弱,营卫不和,表卫不固;

盗汗指寐则汗出,寤则汗止,自己全然不觉,多为阴血亏损;

热汗指汗出而热气蒸腾,多为里热熏蒸;

冷汗指汗出湿冷,多为阳气虚衰。

3、问头身

是指询问患儿头身各部位的痛痒不适和活动情况。

4、问胸腹

是指询问患儿胸腹疼痛胀满等情况。

5、问睡眠

是指患儿睡眠的时间,安睡的程度,以及神识为病的嗜睡、昏睡等。

6、问二便

是指询问患儿一日内大便小便的数量、次数、性质、颜色,以及排便时的感觉。

7、问饮食

是指询问患儿饮食和饮水的情况。

8、问其他

指除上述之外,与疾病有关的诸方面:与发病有关的可能因素如事物、药物、外界刺激、异物异声、突然的惊吓等。

(三)问个人史

指询问患儿个人的生产、喂养、发育、预防接种史等。

切诊

切诊是指通过医生用手对患儿身体某些部位进行触摸的感觉以及患儿的反映,来诊察疾病的一种方法。包括脉诊和按诊两方面。

(一)脉诊

小儿寸脉部位较小,采用一指定三部的方法。小儿病脉,主要有浮、沉、迟、数和有力、无力六种。

轻按即得为浮脉,主表证;

重按才得为沉脉,主里证;

脉来一息,五次以下为迟脉,主寒证;

脉来一息,六七次以上,多为数脉,主热证;

有力主实,无力主虚。

(二)按诊

按诊就是医者用手触摸和按压患儿的皮肤、头、胸、腹、背、胁、四肢等部位,以诊察病症的一种方法。

1、按头面

包括检查小儿头面的大小凸凹紧张程度以及头囟和囟缝的闭开情况,头露骨的坚硬程度等。

囟陷者:按之软弱,气虚较甚;按之干瘪,阴虚较甚。

囟填者:按之紧张为风火痰热上冲,肝火上亢;热盛生风之侯,因此可根据囟门的凸隆程度和按触紧张的强弱来测知疾病的急缓,如:高隆而按之如弓者,病情凶险。

2、按颈腋

主要触摸颈项部及腋下有无结节包块。

3、按胸腹

检查胸部有无鸡胸,龟背等情况。

4、按腹部

主要检查有无包块,是否胀满,有无疼痛。

5、按四肢

主要检查四肢温凉,肌肉结实与软弱,关节活动,下肢皮肤凹陷等情况。

四肢厥冷属阳气虚弱或阳气不达;

手足心发热而兼全身发热多为外感发热或阳热之证;

四肢肌肉软弱松弛为脾气虚弱气血失养;

肌肉萎缩也为脾虚,或属疳证,或热病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

肌肉瘫痪或软弱无力,肌肉萎缩松弛或关节僵硬,肌肉紧张均为热证伤津,耗气,气阴亏损以致筋脉失养产生后遗症。

6、按皮肤

主要检查皮肤温凉及汗湿干燥情况。

皮肤汗多为阳气不足;

肤热无汗为热闭于内;

肤热汗出为热熏于外;

皮肤干燥干瘪不起为吐泄阴液耗脱之证。

(三)辨斑疹

斑和疹是见于皮肤粘膜的两种疾病体征。凡形态大小不一,不高出皮面,颜色红紫,压之不退色的称之为斑,凡形小如粟米,高出皮面,周围有红晕,压之退色称之为疹。

一般来说,斑属于血分,为热入血分或气不摄血所致;疹属气分,为风热郁于肺卫发于肌肤,同时扰动营血所致。斑和疹多见于外感温病和许多传染病的病程之中,是湿热邪毒外透的一种表现,其疹宜松活而不宜紧束,宜散在稀疏而不宜密集成片。

1、斑

小儿温病发斑可见于流脑,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等疾病中。

斑点稀少而斑色红艳为热毒较轻;

斑点大片而斑色红紫为热毒较重,病多危重;

杂病发斑可见于紫癜等疾病;

斑色淡者为气不摄血,斑色深者为血分热盛。

临床上一般斑色红艳而鲜者为初发,斑色紫暗而晦者为久发。

2、疹

包括细疹,疱疹,风团等不同。细疹:疹点细小如麻粒,色红,可发于全身,主要有麻疹、风疹、幼儿急疹、烂喉丹痧等。(手足口病等)

“捏”出好身体

张汉臣小儿推拿教学视频(五)

张汉臣小儿推拿教学视频(六)

小儿推拿,胜过用药!

(点击上面图片浏览详情)

往期热门文章(点击下面标题浏览详情)1揭秘《黄帝内经》2郝万山讲《伤寒论》3中医基础理论(李德新视频讲座)4为什么中国人最容易“脾虚”?原来有这三大根源!5九种体质辨识与调理(太全了,值得收藏!)温馨提示         健康刮出来2         灸出健康来3       “托”出健康来4       “站”出健康来5        “艾”出健康来6       “拍”出健康来7        健康走出来(上)8         健康走出来(下)⊙注: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jiej.com/jxtb/15060.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