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入中国的薯片:
贵族标识
90年代,品客薯片的工作人员发现一片儿他们还没进入的市场,突然出现零星粉丝,品客开始逐渐注意到这片忽视的市场:中国。年,当时已经是金鸡奖&百花奖最佳女主角的李秀明收到了一份礼物:两罐从美国来的薯片。虚假的粉丝是吃完夸两句,高情商的粉丝吃完还会送朋友点东西,而影帝级的粉丝,选择吃完就创业。年近40的女影帝李秀明吃完薯片后,就爱上了这款洋气的零食,而恰逢李秀明在思考自己的后半生,低头看着手里的薯片“这么好吃的东西,国内居然没人做?要不我自己做个薯片品牌?”影帝创立了火爆一时的“大家宝薯片”,3年后世界薯片巨头品客终于通过正规手续进入中国,老对手乐事也尾随而至。美国的薯片战争蔓延到了中国,但这场薯片战争早不仅是两个外企的游戏。年,“大家宝薯片”国内销量已经不逊色于品客,年,为了打赢这场对品客的战争,百事斥巨资收购“大家宝薯片”。百事在国内开始尝试利用乐事+大家宝,高端低端双品牌包夹品客。同年,品客母公司宝洁大中华区总裁变动,调来了在俄罗斯工作多年的高管,新高管认为品客在国内的问题之一是价格太高。品客刚进入国内时一筒薯片售价15元,在零食普遍1-2元一袋的年代,拿着品客薯片的小朋友,比拿着热狗的王思聪还显眼。高管团队调整后品客迅速降价,从15元降到10.9元,但销量并没有如愿暴增,不是咱们不在乎这4块钱,是品客的竞争对手乐事太狡猾了。乐事当时在中国使用的是细筒,一筒是克,而品客是克,两者成本控制能力接近,而乐事靠着省下的60克,单筒价格可以永远都比品客低。记者在某超市实地对比,品客克纸桶装售价10.9元,乐事克纸桶装售价8.4元,某国产克桶装薯片售价5.6元。美国品牌之间打得火热,国内品牌与华人掌控的品牌也跃跃欲试,想分一杯羹。年左右,一家老板是华裔的菲律宾企业,买来了日本的技术,在中国建厂卖欧美风格零食,还被很多人误认为是中国本土企业,这位“混血王子”就是上好佳。上好佳进入中国4年后推出了第一款薯片,定位佐酒零食,后续又推出酸奶酪口味的薯片,这种口味在今天也算前卫(黑暗)。当时一众膨化食品食品定位非常明确,奇多等普遍会送小玩具,来吸引小朋友去买;上好佳这几款的重量普遍比同价位的要多20-50%,针对的可能是我这种日常计算单位价格的社畜。但我很好奇一点,当年真的有人用薯片当下酒菜吗?花生毛豆就这么没面子的吗?——
薯片:
“爱赌才会赢”?
上好佳薯片面世后没多久,盼盼集团研发出新型薯片:“慢速变性薯片”,这几个字拆开我都认识,合在一起就看不懂了。盼盼的薯片的确独特,薯片更厚实,口感和传统薯片完全不同,走大包装、低价格的性价比路线,一直走到了今天。虽然时间没能改变他的包装风格,但还是留下一些踪迹,薯片从最开始的克逐渐变成克、克,再过2年可能就88克了。其实盼盼和小米有一些神似,两者从事的行业没有一毛钱关系,但都是靠主打性价比的产品崛起,又有同一个“升级梦”。但不太一样的是盼盼的老板是福建人,信奉“爱拼才会赢”的闽商精神,甚至曾经说出过“俗话说光脚不怕穿鞋的,等穿上皮鞋了,我认为创新的胆子应该要更大”。我猜盼盼挂有宁德时代同款书法作品:赌性更坚强。盼盼进行了一场薯片圈前所未有的豪赌,薯片圈有人走性价比路线,压低单位价格;有人做1元小包装;也有人赠送小玩具“诱惑”小朋友来购买。唯独没人尝试主打健康属性,吸引家长为孩子买。盼盼抱起自己卖薯片攒下的零钱,红着眼梭哈到这片蓝海。家长对孩子最大的期盼就是健康成长,恰逢社会风气也在推广多喝牛奶、多吃鸡蛋,让孩子变高、变壮。盼盼索性直接把牛奶、鸡蛋这俩出镜率最高的“国民补品”,加到薯片中做出了蛋奶薯片。不光改进产品,还请了徐静蕾代言,在各大卫视播出广告,可能是因为蛋奶薯片价格比常规薯片贵了20-40%,最终没多少人买单,大量产品滞销。咱们琢磨琢磨,薯片本来就是公认的垃圾食品,往垃圾食品里面加点鸡蛋牛奶,就能变健康食品?家长可不吃这套,汉堡里面有蔬菜、牛肉、芝士、面包,也没家长买汉堡给孩子补身体呀。餐厅里的大拌菜卖8元,加个金枪鱼能卖10元,但如果叫金枪鱼沙拉,那就可以卖48元,真想按健康食品去卖,至少要换个名字。随着时间的发展,国产薯片品牌越来越多。不少经典产品现在还能买到,比如东北与云南人共同的童年回忆:天使薯片,口味独树一帜,在欧美也能买到;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的子弟薯片;JAY迷最熟悉的可比克都逐一登场。——
进化吧薯片
当年最奇特的薯片口味也就是黄瓜味了。但这两年薯片研发人员可能受了点刺激,樱花、栗子、杨梅、奶茶各种神奇口味诞生,模仿的还算到位。但像螺蛳粉这种特殊口味,气味能不能别拿捏的如此精准?有时候我也感觉薯片口味快山穷水尽了,酸甜玫瑰、青柠、牛油果这类口味轮番上阵,但再山穷水尽也不应该弄味道比螺蛳粉味道还刺激的薯片吧?我煮个螺蛳粉,狗子只是躲阳台,闻了这螺蛳粉薯片狗子都直接打开马桶盖吐了。螺蛳粉这种诡异口味还只是薯片的常规进化,健康方向才是薯片的超进化路线,进化幅度大概相当于诺基亚从卖手机转型卖军工。
——
薯片:
我变健康了?
国内最早尝试让薯片变健康的就是前文提到的盼盼,结局大家也都很熟悉了,做蛋奶薯片亏的裤衩都没了。既然针对小孩子做“健康薯片”失败了,那能不能针对成年人做“健康薯片”?先分析一下咱们自己的需求,我不敢疯狂吃薯片、薯条、炸鸡、甜水,就是因为怕其中的脂肪转移到我腰身上,怕高盐油炸食品让我身体、颜值变差。薯片想“健康”起来就需要解决其中一个或多个焦虑点,如果某款薯片热量比别的产品少了50%,口味和价格还差不多,我肯定只买这款薯片。如果薯片里面加了类似烟酰胺的东西,吃了能让我皮肤变好,能补上我熬夜产生的“皮肤健康亏空”,姑娘们能直接买断货。而这些早就有商家做了,毕竟没有谁比资产家更懂怎么赚钱前几天逛超市,走到薯片区我眼睛都直了,这是乐事出了血肠口味薯片,还是直接把血肠切片放薯片桶里面卖?走进一看才发现是黑松露薯片,近视眼的耻辱事件+1。虽然没搞出血肠薯片,但在薯片搞的幺蛾子不比血肠薯片小。早期只是山药薯片,用山药取代马铃薯,想用山药的健康属性忽悠我多买点,但我一看热量每百克2+千焦,健康个什么?而今年新出的芋头薯片热量高达每百克+千焦,常规马铃薯薯片也才每百克+千焦,这芋头薯片热量比马铃薯薯片还更高……芋头、山药薯片说白了就是利用我们对两种食材的认知,让我们误以为用这种原料制作的薯片更健康。除了用印象里更健康的食材外,薯片还有一种健康化的进化路线,用肉!鸡胸肉、鳕鱼肉薯片都是直接奔着健康食品去,用着元气森林同款的3个0。看着挺健康的,但价格对钱包有点不太健康,克乐事原味12.7元0.元/克;78克鳕鱼薯片49.8元,0.64元/克,0.64/0.=6.74。鳕鱼薯片比乐事薯片贵了近7倍……元气森林火是因为价格和其他碳酸饮料比起来没贵多少,卖4元和5元钱的区别而已,而鳕鱼薯片和正常薯片价格差以及到了肉眼可见的地步。(乐事薯片理论上还能凑够元立减元,但考虑到大部分人薯片消耗量,这百来包薯片估计要吃到过期,就没计算在内。)而且口感比起正常马铃薯薯片也差了不少,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要花7倍的价格去买不好吃的薯片?至于健康,我都买薯片了你和我说健康?这还不算完,还有更贵,针对妈妈和宝宝的金枪鱼薯片,克售价元,约合0.79元/克,已经是乐事薯片的8.4倍了……不过已经比盼盼当年的“蛋奶薯片”进步了一些,他们包装上自称是“鱼脆”,能和薯片拉开差异,不过在电商平台都加上了“金枪鱼薯片”的名字。看着薯片材料越来越稀奇,我就好奇一件事情:薯片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如果你说是用马铃薯制成的油炸薄片食品,那多年前就有企业用山药、芋头顶替了马铃薯片,随后鸡胸肉、鱼肉也加入其中顶替了马铃薯。如果你说是薄片造型的油炸食品,那好丽友的薯愿薯片,既不薄也不是油炸,你要把人家从薯片队伍里开除?还有大波浪薯片这类异型薯片也要被开除?现在不能用工艺(是否油炸)、原材料(是否用马铃薯)、造型去定义薯片,那就只能定义成咸口的脆爽片状物体?每个阵营对薯片的标准都不一样,反正我是定义自由派,薄片就算薯片。一切皆可被定义为薯片,但打开薯片,躺在床上拿起ipad看剧时,手中的薯片再也没有童年回忆中的好吃,薯片的进化并没有让美味加倍。童年的欢愉不是来自薯片,而是来自身边的家人。图片来自Pixabay、相应新闻报道、行业分析报告、品牌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