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啦!孩子越长越“丑”,可能是得了这个病!
为啥别家的孩子越长颜值越高,而你家的孩子却越来越“丑”?也许这并不是你的错。看图!如果您家的孩子也这样,家长们可别不当回事,注意了,孩子可能是“腺样体肥大”,导致的“腺样体面容”喔!
ENJOY
SUMMER
“腺样体面容”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科普一下“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是什么?
腺样体大家可能没听说过,但说起扁桃体,大家就比较熟悉了。我们常说的扁桃体其实指的是腭扁桃体,而腺样体则称为咽扁桃体,腺样体也可以叫增殖腺、Luschka扁桃体。
腺样体是位于鼻咽部上壁后部的黏膜内的淋巴组织团块,为咽周围淋巴环(Waldeyet环)的组成部分,是上呼吸道的第一道防御屏障。其淋巴细胞作用的区域可能包括鼻腔、鼻咽、咽鼓管和中耳、内耳等部位。
腺样体幼儿时期较发达,6~7岁时开始萎缩,约至10岁以后完全退化。
腺样体肥大及其病因
儿童期如果腺样体增生肥大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腺样体肥大。腺样体因炎症反复发作或邻近部位(如鼻腔、鼻窦、扁桃体)的炎症波及鼻咽部,刺激腺样体发生病理性增生。也可因胃食管返流诱导引起腺样体炎症反复发作所致。此外有研究显示食物不耐受也是引起腺样体肥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腺样体肥大
会出现哪些症状?
1.鼻阻塞为本病主要症状,患儿常张口呼吸,呼吸粗而有声,入睡打鼾,运动时呼吸短促、鼻孔常流黏液性分泌物、易感冒。
2.言语含糊,口齿不清且带鼻音。因鼻塞饮食不畅,常园囫囵吞食,每餐费时甚久,以致消化不良。
3.易患慢性中耳炎,致听觉减退。
4.可致"腺样体面容”:张口呼吸、鼻根下陷、嘴唇甚厚、鼻唇沟变浅、上唇短而上翻、上门齿外突、面容呆笨、无表情。因呼吸困难,可发生鸡胸或漏斗胸,夜晚睡眠不安。
5.阻塞严重及为时较久者,可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等。
原来腺样体肥大
居然可以引发这么多症状!
腺样体肥大
可以选择哪些检查手段?
目前对于怀疑腺样体肥大的患儿常用的检查方法有:1.鼻咽镜/纤维喉镜检查;2.鼻咽部侧位X线片;3.CT以及MRI。
鼻咽镜/纤维喉镜检查是最直观的检查,它不存在放射线的伤害,而且是在患儿的呼吸运动下动态观察,也能够发现是否有过敏性鼻炎、鼻腔狭窄、慢性鼻窦炎等。但由于要从患儿的鼻孔置入镜体,而小儿的咽腔较狭窄、在刺激下可能引起孩子的恐俱哭闹不配合,所以年龄较小者行此检查相对困难,比较适用于年龄偏大的患儿。
CT和MRI也可以对腺样体肥大做出诊断,但由于CT辐射剂量较大、MRI检查时间较长(一般儿童配合较难)等原因,所以很少作为首选影像检查的方法。
相比而言鼻咽部侧位X线片的体位有多种选择性,且无痛苦,患儿易接受,射线剂量小,可以得到清晰的鼻咽部软组织影像,直接测量腺样体增生肥大数据,直接反映腺样体肥大及鼻咽上气道阻塞程度,可以为诊断和治疗腺样体肥大提供可靠的依据,是经济又实用的影像检查方法。
这里我们主要了解一下鼻咽部侧位X片检查:
检查流程:
1、体位选择:可以为站立侧位、侧坐位、俯卧侧位及仰卧侧位。首选是端坐、站位侧位,对不合作的患儿可进行仰卧侧位摄影
2、检查准备:检查医生和家长一起安抚患儿,以免因哭闹、害怕不能配合检查,要使患儿保持暂时的稳定,减少晃动。较小的患儿需要家长一起配合完成检查,需要扶住患儿头部,使其下颌略抬高,让听鼻线平行摄片
3、做好受检部位以外的辐射防护
4、中心线:对准听鼻线后1/3处或对准外耳孔前、下各2cm处
5、摄影条件:片距cm,小焦点,儿童60-65kv,12-lSmAs不等
6、在患儿平静、闭口用鼻吸气时摄片
要点注意
头颅矢状面与摄片架平行。下颌略微抬高,减少下颌支与鼻咽腔重叠。嘱患儿闭口用鼻吸气并摄片,防止软腭抬高造成鼻咽腔变窄的假象。做好辐射防护。
规范标准
鼻咽部软组织、气道显示清楚;闭口鼻吸气;下颌略微抬高、下颌角对称且不与颈椎重叠。
鼻咽部侧位X线片腺样体
肥大的诊断
在得到标准的鼻咽部侧位X线片后,影像诊断医生会通过测量腺样体(Adenoid,A)厚度、鼻咽腔(Nasopharyngeal,N)宽度、后气道间隙(PharyngealAirwaySpace,PAS)宽度,以及腺样体/鼻咽腔比率(A/N值)等,来评估腺样体大小与鼻咽腔阻塞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腺样体肥大提供可靠的依据。
这里我们通常用A/N参考值作为最重要诊断的依据:
?0.5-0.6为正常
?0.61-0.70为中度肥大
?0.71以上为病理性肥大
?0.80以上为显著肥大
(考虑到儿童在2~12岁期间腺样体有生理性肥大,因地域、年龄、个体差异,以上各组标准稍有差别)
鼻咽侧位X片,可以清楚直观的看到正常小儿(左)、腺样体肥大患儿(右)的不同,右图患儿的A/N比值达到0.80以上,是典型的腺样体显著肥大表现。
腺样体肥大怎么治疗?
关于腺样体肥大的治疗方式,主要为腺样体手术切除和保守治疗。需要根据患儿具体症状及情况才能做出治疗方式的最佳选择,这里小编就不细说啦!
通过这期简单的科普讲解,相信各位家长已经对腺样体肥大这个疾病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如果您的孩子有上面相关的症状,医院及时就诊喔!
何其舟/审稿人
何国云/投稿人
扫码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