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媛育儿苑.刘奶奶
美妈们都很熟悉的“缺钙”,其大名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原因是正在生长的宝宝骨骼因缺乏维生素D,在成骨过程中不能正常沉着钙盐,导致骨软化过度和骨骼畸形。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俗称“缺钙”)常发生在6个月至2周岁的婴幼儿中,一般早期表现有多汗、易惊、夜啼等症状,典型的骨骼变化有前囟增宽,方颅,肋骨外翻,鸡胸,O型腿。血液检查发现25羟维生素D含量降低;血钙正常、血磷和血液碱性磷酸酶升高;腕骨平片可以见到维生素D缺乏的骨骼特征。
预防方法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6-18个月宝宝常见病营养缺乏性疾病,日常生活中完全可以预防。
1.补充足够量的维生素D,就可以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生。具体措施是,推荐新生宝宝生后尽早开始每天口服维生素D单位,并持续1.5-2岁。纯母乳喂养和生长发育较快的宝宝尤其需要补充,配方奶喂养宝宝需要结合宝宝摄入的奶量和其生长发育情况决定是否补充维生素D。一般国内大的宝贝建议从1-3个月开始每天补充预防量维生素D单位。并持续1.5-2岁。
2.适当日光浴也是预防佝偻病的有效,方便和经济的方法。在南方地区炎热的夏天,日光浴需要防嗮、防中暑。
治疗方法
一旦宝贝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俗称“缺钙”),需要积极治疗。佝偻病的治疗应该找儿科专科医生诊断后进行,避免盲目补充维生素D引起过量中毒。具体治疗方法有:
1.口服治疗量的维生素D3,推荐剂量每天-单位。
2.肌肉注射维生素D3,每次30-60万单位。
3.口服罗盖全每天0.25-0.5微克。
4.治疗后一个月需要复查,以确定治疗效果,以免延误治疗导致骨骼畸形后遗症。
宝贝需要补钙吗?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俗称“缺钙”)其核心是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代谢障碍,包括钙吸收减少,钙排泄增加,钙不能沉积到骨骼中,所以“缺钙”治疗关键是补维生素D。如果宝贝体内维生素D含量充足,就会将食物中,尤其是牛奶中大量的钙吸收并沉积到骨骼,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骨骼改变就会得以纠正。因此,“缺钙”的宝贝并不需要刻意补钙,牛奶、鸡蛋、海鱼、蔬菜中都含有丰富的钙元素。口服大量钙剂会加重宝贝脆弱的肾脏压力。
怎么选择维生素D?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含有维生素D制剂很多,美妈们很纠结。维生素D,鱼肝油和DHA(或者鱼油),哪种是预防和治疗宝贝佝偻病的最佳选择?现在我们就来分分清楚。富含维生素D的产品大致分为三类:
1、纯维生素D:代表药维生素D3,一般是一粒或一滴含-单位。是治疗预防佝偻病的首选药物。
2、维生素AD混合制剂:就是是大家熟悉的鱼肝油。一般剂型是每粒含万单位维生素D和1万单位维生素A,因为制剂中含有大量宝宝不一定缺乏的维生素A,所以只能作为维生素D3制剂的代替品,推荐短时间小剂量使用,因为大量使用会导致维生素A中毒。
3、DHA或鱼油:实际上是一种食用油,含有较多的多链不饱和脂肪酸,包括DHA,同时也有少量维生素AD。别看鱼油和鱼肝油之间一字之差,成分却相差很大,一个是脂肪一个是维生素。不建议用于佝偻病预防和治疗。
最后一点需要提醒:妈妈们在给宝贝持续补充维生素D的过程中,尤其在佝偻病发病的高峰期,需要定期找专科医生评估骨骼发育情况,并监测体内维生素D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实时调整维生素D的补充剂量并进行疾病预防的综合指导。避免每天都在补充维生素D,结果还是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现象。
美妈们^_^
长按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