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来说,睡好觉是保证健康成长的基础。但是,从孩子出生第一天开始,睡眠就成为困扰大多数家长们的一个难题,那么,家有不好好睡觉的“睡渣”宝宝,该如何应对呢?希望这份指南能对新手宝爸宝妈有所帮助。
01
睡眠对婴幼儿到底有多重要
睡眠不足或质量低下将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妨碍长高;使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诱发神经衰弱、感冒、胃肠疾病等;还容易造成内分泌系统的紊乱,人体的新陈代谢变得缓慢,使得人体脂肪不断堆积,造成超重或肥胖;还会影响孩子的心血管健康、大脑、学习以及行为模式。
02
婴幼儿每天睡多少才合适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份有关儿童睡眠的指南表示:
0-3个月大的婴儿每天应保持14-17小时的睡眠;
4-11个月大的婴儿每天应保持12-16小时的优质睡眠,包括打盹;
1-2岁的儿童应保持11-14小时的优质睡眠,包括打盹、有规律睡眠和唤醒时间;
3-4岁儿童应保持10-13小时的优质睡眠,可包括打盹、有规律的睡眠和唤醒时间。
同时,家长们还要注意一点,在夜间睡眠中,有两个时间段生长激素的分泌最为旺盛,分别是21:00-1:00,5:00-7:00,而生长激素大量分泌的前提是,孩子必须处于深度睡眠状态。否则,生长激素的分泌量就会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
因为人一般在入睡后半小时至1小时,才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所以建议孩子最好晚上8点半就要躺在床上,第二天7点以后再起床,这样才不会错过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
03
这些状况导致孩子睡不好
1、饿了或者吃太多
无论是母乳还是配方奶,主要成分都是水,所以都没有那么抗饿。因此,小月龄的宝宝隔2-3个小时就要喂一次奶,随着月龄的增大喂奶间隔可以逐渐拉长。注意记录喂奶的时间,如果睡眠中的小宝宝突然醒来大哭,而时间间隔和平时的喂奶规律刚好吻合,那八成就是饿了,就需要喂奶了。
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家长唯恐孩子吃不饱,而导致过度喂养,吃奶量超过了胃的负荷,宝宝的小肚子越来越胀,从而导致肚子不舒服而哭闹不止,难以入睡。所以综合以上两点,给宝宝养成一个规律的进食时间非常重要。
另外,吃奶后帮宝宝拍拍嗝,做做排气操,母乳妈妈少吃一些产气食物(如豆类、豆浆与地瓜等)都可以帮助宝宝缓解腹部胀气,减少不适感。
2、纸尿裤该更换了
小月龄宝宝排泄比较频繁,家长要时刻注意观察纸尿裤是否已经尿满或者拉臭臭了,穿着这样的纸尿裤睡觉当然会不舒服了,所以每当宝宝半夜醒来大哭,检查一下纸尿裤是第一步。
3、冷了或热了
如果给宝宝穿着太少或太多,让宝宝感觉太冷或太热都会影响到他们的睡眠,而通常情况下,给宝宝穿盖太多的情况比较常见,记住宝宝的体温比大人是要高一些的,穿衣上比大人少穿一件,盖的比大人稍薄一点比较合理,以宝宝的后颈处温热为宜,而不是以手脚凉热来判断。另外,宝宝的房间要定时通风(避免穿堂风),温度最好保持在22-24度,湿度在40-60。
4、肠绞痛
如果是3-6周的新生儿,在下午或夜间,小脸突然胀红、下肢蜷曲于肚子上哭闹不止,无论怎么哄都无济于事,有很大可能是肠绞痛。这种情况等宝宝到了3个月大左右时,随着肠胃发育的完善,发生率将大大降低。在宝宝肠绞痛时,可以采用“飞机抱”、泡温水澡等方法缓解,切记不能总是以喂奶来“阻断”哭泣,以防摄入过多奶量,加重腹胀而适得其反。
5、过敏
小月龄的宝宝肠胃比较脆弱,经常会出现蛋白质过敏,或者在添加辅食的过程中出现对特殊食物过敏的现象,从而导致湿疹和拉肚子等现象,在过敏症状发作时宝宝的睡眠自然保证不了。建议有条件的宝妈尽量坚持母乳喂养,以降低过敏的概率,如果对普通配方奶过敏,可以选择深度水解或氨基酸奶粉代替。而在添加辅食时,每次只能添加一种新食物,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两天后没有特殊症状再尝试增加食物种类。
6、睡前过于兴奋或白天睡多了
睡前不建议和宝宝玩一些比较兴奋的游戏,宝宝玩嗨了兴致起来了,在想要平静下来就会很难,所以入睡也就变得艰难。此外,如果白天睡眠时间比较久,晚上自然就不困了,所以白天觉最好控制在3小时左右,下午5点以后尽量就不要再睡了。
7、缺乏维生素D
如果排除以上因素或试过多种方法都无效,孩子的睡眠依然不安稳,那么宝宝很可能是缺乏维生素D了。
虽然体内缺钙会导致孩子的神经兴奋性提高而使得睡眠不安稳,但是一般3岁以内,尤其是一岁以内的宝宝,主食通常是奶制品,钙含量十分丰富,所以从钙的摄入来说一般是充足的。那为什么会说是缺乏维生素D呢?
这是因为维生素D对钙的吸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人体对于钙的吸收能力不强,一般只能吸收10%。而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从提高钙的吸收率高3-4倍,也就是说,一日三餐以奶制品为主的宝宝一天的钙量也许是够的,但是因为缺少维生素D,会使得这些钙无法被吸收,人体实际摄入的钙就不足,最终可能造成缺钙。
而且,如果妈妈在孕期维生素D的摄入量不足,那么胎儿换上先天性佝偻病的几率将大大提高,而佝偻病的初期症状就表现为睡不踏实、夜惊、夜哭、盗汗等,严重的还会出现X型腿、O型腿、鸡胸、漏斗胸等骨骼畸形。所以,需要及时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
卫计委发布的《中国育儿标准—0~6岁儿童健康管理技术规范版》指出:
①为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生后数天即可开始口服维生素D,每天IU~IU。
②早产儿、双多胎生后即加服维生素D,每天IU~IU,3个月后改为IU~IU。
文字
邵雷萍
图片
摄图网
编辑
邵雷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