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鲍村,浮云富贵何足为
上鲍村原名前鲍,因村位于鹤山前,故名。后因山洪暴发,村庄被洪水冲毁,就在地形稍高的地方重建,故名上鲍。位于县城西南9.5公里,东与亭旁杨家村隔溪相望,南为下蒋村,西靠“曲曲凡三十五盘(《光绪宁海县志》)”的大龙岭,北毗下岙村。
上鲍村共有多户,近人,村民几乎都姓鲍。据《亭林鲍氏宗谱》记载:唐时鲍公初,字世德,登唐宣宗戊辰()进士,官咸谷大夫,转任鸿胪卿正卿。由于朝廷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蛮夷、黄巢炽兴,危机四伏。鲍公初游罗浮道院,与同僚承直郎林一星为国上谏,被谪贬为浙江台州司户参军。后因黄巢乱国,避居于婺州(金华)。唐乾宁间(~),徙居天台山头鲍。有一天,携其子可忠,名诚者,到三门亭旁游览,访故旧林一星。适林公有女未字,鲍可忠入赘其家,遂居亭林(亭旁古称)上鲍。
鲍可忠登僖宗戊戌()进士,生三子,廷启、廷安、廷章。廷启登五代贞明(~)进士,任山东济南尹。而孙锡蕃,登宋至和(-)榜进士,擢守浮梁。十二世孙鲍德嶷,号环溪,学富行端,乡评推重,登进士,为济宁太尹。又鲍士光(-)者,字□之,登淳熙戊戌()进士,任福建邵武通判。弱冠博通经史,精研理学,揖有《亭林鲍氏宗谱》等。建炎二十六年(),28岁的朱熹提举台州崇道观,并到台州各县讲学,从此理学在台州大行,文风蔚起。乾道九年()鲍士光慕名携自己著述《学政录》去谒见朱熹,受到朱熹的青睐,得到高度称赞,嘉其得理学之精微。淳熙二年(年)朱熹从府城亲至亭旁上鲍拜会鲍士光,以道义相尚,并应邀为《亭林鲍氏宗谱》作序。
在漫长的岁月中,上鲍鲍氏后裔,耕读成风,iGMONJRO
文声鹊起,掇巍科跻显位,代不乏人,正如朱熹在《亭林鲍氏家谱序》所写“以其代有伟人,出乎其间,人皆习闻功名之盛,灼然著人耳目。”上鲍虽然历史悠久,在古代农耕社会里,由于地势的局促,很难形成大规模的村庄,故而上鲍建村虽有上千年的历史,但其村庄规模却不及时间远远晚于上鲍的邻村杨家。穿行在留存唐宋古韵的残墙断壁间,风雨中摇曳的几栋破败木楼,数百年后,人丁兴旺、盛名远播的上鲍终于被无情地淹没在岁月的尘埃中。
上鲍不是富裕之地,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其先民常受生计困扰,使得历代上鲍人养成了节俭、务实的生活习性。生活条件的艰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因为人们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如何改善生计上,而无暇从事文业,故上鲍村自元代后缺乏良好的文化氛围,也很少出过文士或官宦。直到现在,仍是一座经济落后、风气未开的普普通通村落。
文化的日渐式微,而崇尚武术,习武练拳之风却渐渐盛起,上鲍村“老本”是出了名的。特别到了清代晚期,村里出了个闻名遐迩的一代“老本”鲍怀远。现在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关于他侠胆忠义的故事。鲍怀远自幼喜好拳术,少时家贫,入戏班演丑角,跟一个武功精湛的黄岩人小丑学习武术,练就一身好本领,后遍访名师,武艺大进,掌力沉猛,招法精妙,远近闻名。据老人讲,在狮子拳第二路中有个鸡胸腿,就是鲍怀远从海游人章考那里偷拳学来的。鲍怀远之肘、海游人章考之腿,邑称“二绝”,县志上有记载。鲍怀远、鲍兆海、鲍序杰时称上鲍“三老本”,还有上鲍十八短棒闻名乡里。
上鲍曾经流行着一种古老的民间拳术——狮子拳,相传南宋时从福建莆田南少林传过来的。上鲍狮子拳有4路拳法和3路棒法。狮子拳打起来动作紧凑、气沉步稳、劲力刚猛、手法精巧、以声催力。狮子棒齐眉高,分头路、开天炮、插箸笼、扛手、分手、叉闹、眼睁等几十个动作。自从出了鲍怀远,上鲍村习武之风日盛,村里组织年轻人学习狮子拳、狮子棒,使这套拳法日臻完善,依靠师徒间的心口相传延续至今。上鲍村练习狮子拳颇有讲究,授男不授女,从村中挑选好后生后,在祠堂集中训练,其中有几路拳棒是关门练功,不准外人偷窥的。
上鲍留存下来的古建筑不多,古迹也难寻,主要有鲍氏宗祠、庵山古窑址和大龙寺等。
青瓦灰墙的鲍氏宗祠座落在村庄中部,座北朝南,门庭高悬“鲍氏宗祠”匾额,入祠有戏台、天井、厢楼、大殿。大殿中央高悬的“春秋匪懈”、“俊逸家风”、“亚魁”等匾额及楹联,光彩照人,苍劲有力,成为宗族荣耀的象征。每逢庆丰及传统节日,祠堂里常常做社戏,全村男女老少欢聚一堂,夜幕降临,悠悠戏曲回荡夜空,祠堂内外一片欢乐。
在村东庵山曾发掘宋代窑址,出土大量瓷碗、瓷瓶等文物。庵山古窑址,各类志书上未曾有片语只字记载,所以有关庵山古窑址的资料,除了沉默不语的庵山外,不过是那些遗落在山岗上片片碎瓷,穿越千年时光,依然泛着未曾褪色的光泽。
村西北2里,宋天禧初()僧如拱在上鲍大龙山东麓建大龙寺,鲍德嶷助田亩,规模日隆,前来参拜求神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后毁于水,明隆庆二年重建,改名兴教寺。清同治十一年()亭旁县丞丁维庚会同宁海县令王耀斌在兴教寺兴建义塾,名为兴教义塾,并以寺田50余亩充修脯费,聘请名师,村中凡有志于诗书者方有书可读,此举使上鲍学风又起。
翻阅《亭林鲍氏宗谱序》,朱熹、文天祥等都曾为上鲍鲍氏宗谱作过序言,发黄破碎的旧宗谱,密密麻麻的文字,记载着鲍公初、鲍可忠、鲍锡蕃、鲍廷启、鲍德嶷、鲍士光等鲍氏先人的荣耀,它是千年历史的见证,绎演曾经有过的辉煌。
“亭亭山脊当窗左,翠竹苍松千万棵。青葱不改四时颜,晨昏长把云烟锁。山中趣味谁能知,了猷元亮是吾师。人生世上贵适意,浮云富贵何足为。”正如鲍德嶷在《东岗积翠》诗中所写,上鲍村翠竹摇曳,苍松茂密,是隐居生活的理想场所。
隅者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