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简单的愿望
想有一张安静的书桌和一间宽敞明亮的厨房
足见我对烹饪的喜爱。
欲做菜,先洗菜,洗菜是基本功,刀工则是做菜的入门。
要想做好一盘菜,首先得学会切菜。切菜是一门技术活。熟练的人一般用左手按住菜,指尖微曲,指间关节抵住刀的背面,刀起手退,一起一退便是其中精髓。
菜刀的种类也有讲究,最基本的是要求其锋利。尤其是切肉,如果刀不够快,切到筋膜的时候,足以令人抓狂。切片和切丝用的刀需薄而轻巧,切起来才顺手,切出的菜才能厚薄、粗细一致。砍排骨、腿骨用的刀则需厚一些,重一些,用起来方能省力。
不同的菜也有不同的切法。如煮萝卜、芋头、山药、南瓜等,则需切成块状,耐煮。凉拌的菜如莴笋、萝卜、豆腐皮等切丝为妙,入味。切片的菜见于炒、涮,如炒洋芋片、涮羊肉。爆炒的菜则以切丝和切片的居多,如肉片,肉丝,姜丝等。切法也有讲究,切肉需改横刀,烹出的肉才柔嫩,易嚼。如果是顺着肌丝切,则会老一些。
姜片一般用于去腥腌渍,姜丝则爆香常见。葱段则装盘美观,葱末则入味好闻。蒜瓣见于煮,蒜片见于炒,蒜末则多用于凉拌。
当然,没有人成文规定该怎样切菜,自己做饭只为图个乐子,可以切出各式花样,乐在其中便好。
油炸一般需要七成油温,用手掌在油面感受到油温即可,菜籽油则需等油面泡沫完全散开,彻底去除菜籽味后,再改小火便是。切忌油炸使用大火,旺火易导致食物夹生,如果是加了老抽或蜂蜜的,表面易焦糊。
酥肉易保存,制作方便,味道佳,所以成了上坟祭祀、婚丧嫁娶必做的一道菜。
酥肉制作简单易学,肉切片,也有人喜欢切丁,有嚼劲,但不易炸熟。我喜欢切片,薄一点更好。切完放入盆中,加入精致小粉、鸡蛋清。五百克肉放入三分之二包小粉,一包也行,三四个鸡蛋。
小粉我认为不宜过少,太少的话就成了炸肉而不是酥肉了。放入鸡蛋后加入适当精盐,量5至10克,再撒上薄薄一层草果面。
可以用红糖或者蜂蜜上色,加入一勺老抽也行。如果不嫌脏的话洗净手后直接用手拌匀即可备用油炸。往锅里多倒一些油,至少倒至能完全覆盖所放下去的肉。
如果使用电磁炉的话,油温适当后,温度控制在-度即可,肉炸至双面金黄即可捞出。我个人是喜欢酥肉的,刚出锅的最香,边出锅边吃,这个坏习惯我一直改不了。
俗话说“干巴腊肉见火就熟”,爆炒是需要滚油的。肉类制品常用干辣椒及葱姜蒜爆香,放入油锅翻炒几下便可。川菜制法中有些菜还可以加入豆瓣酱,比如回锅肉。电磁炉是最不适合爆炒的电器,没有之一。
不同部位的猪肉也有不同的做法。里脊适合炒、水煮肉片;五花可做红烧、回锅肉、凉拌白肉,也常用于烧烤;猪头肉、猪耳朵、猪尾可做卤味、凉拌;腰子、猪肝、肚子可用于爆炒,大肠可用于红烧、油炸;小肠可用于煲银杏羹。能做好一盘肉菜是考验功底的,硬菜很能体现下厨人的水平。
家常小菜就比较简单,比如煎洋芋。洋芋切片,上油,干辣椒炸香,放入洋芋片,煎至酥黄,再撒上葱花,便是一盘鲜香四溢的葱花洋芋。洋芋有太多的做法,一个简单的洋芋已被国人吃出了太多的花样,任何一种做法都能让人大饱口福,百吃不厌。
凉拌小菜可有不同的风格。我认为只要适合自己的口味,完全可以自由搭配。有人喜欢吃蒜,有人讨厌芫荽,有人好辣,有人嗜醋。虽说众口难调,好在大部分人的口味是很接近的。
眼下春天将至,可寻得众多野菜。凉拌野菜味稍苦,却很下饭。刺五加、鱼眼睛菜及一些叫不出口的田间野菜,对我来说是凉拌上品,因为包含着童年的味道。
山茅野菜不难处理,水烧开,焯一下便可捞出凉拌,跟凉拌韭菜大同小异。切段装盘,加上盐巴、味精、生抽、陈醋、糊辣子,便是一盘田间午餐。劳作时带到地头,加以开水泡饭佐食,我视为上最佳。
我常用凉拌折耳根下酒,不知可有人也是如此。折耳根切段,照样盐巴味精调味,撒上糊辣子,剁上一些番茄,淋几勺老干妈水豆豉,拌匀装盘。
吃上一口,便可在酒场大杀四方。夏日凉拌黄瓜也极其爽脆,解暑消热。胃口不佳时,水腌菜便被推上神坛,要是额外能加点烧肉,便是锦上添花。
凉拌菜只要调味品加的恰当,便会有几分滋味。只不过我从未做过满意的凉菜,便无权评论了。
一般农家招待客人总要宰只土鸡,也可以烀只猪脚。两样菜的准备都比较繁琐。刚学宰鸡时很难搞定鸡嗉子,一扯就断,也会忘记掏出鸡肺,拔掉鸡的气管。如果对自己宰鸡的技术不够自信,担心鸡一气尚存,浇开水时吓得用根木棍死死压住鸡,生怕它一复活,就会“扑哧”飞走。
最简单的焖鸡、炖鸡都不难操作。如果非要做出花样,整一些特色的鸡肉餐,那可需要花时间钻研,不断尝试。
鸡肉需要葱姜蒜去腥,加盐巴老抽腌制半小时更好。鸡肉可伴香料下油锅翻炒,炒出香味后倒入清水烧开。我不喜欢油腻,所以第一次烧开的汤我一般都会打出倒掉,重新上清水煮,烧开后改小火慢炖。
也可以放入砂锅,加入葱结,姜片,佐以几片干木瓜味道更棒。具体炖多久就要看个人对鸡肉口感的要求了,有人喜欢烂一些,有人则觉得劲道一点更妙。如果家里炖的是老母鸡,估计会多费些柴禾。健身餐水煮鸡胸肉难吃至极,但鸡胸肉煮熟后,加入柠檬做成凉拌鸡丝,就是另一种味道。
猪脚一般需要多准备些时间。生猪脚需要去掉表皮的角质,要把一只猪脚烧好,是需要技术的。火枪烧猪脚方便,但是少了几分烟火味道。我认为明火烧出的猪脚最好,有些地方使用稻草烧。
一般烧至表皮起泡为最佳,去蹄,烟熏黑的不算。烧完后立马放入冷水,刮去表面的黑渍。随后焯水,砍块,放入砂锅慢炖,加入葱结、姜片便可。喜香的可以加入草果八角。猪脚肉以炖得烂为宜,如果事先煮好一盘山药,配上猪脚汤,相当滋补。
说到蒸,我就很惭愧,我只会做一道蒸蛋。
我以前蒸出的包子又黑又硬又酸,蒸得最多的是一些剩菜,因为懒,所以蒸。
在宿舍也蒸过一些健身餐,找来红薯、玉米、西兰花切块上笼蒸熟,浇上番茄汁,连吃几天就会大大折磨人的食欲。
饵丝是我的最爱,每个腾冲人都能做得很好吃,只要佐料齐全,配以高汤,一碗腌菜,就是美味。
街边凉粉我一直惦记着,玉溪的凉粉掺杂着甜味,刚开始很难习惯,我就愈发怀念家乡的一碗酸凉粉和烧肉米线。两者做起来并不难,但要调出记忆中的味道,的确不易。
做凉粉酸汤是关键,一般用生番茄加酸笋剁碎调和而成。配上花椒油、辣子油、蒜油、芝麻油、草果油、梅子水、味事达、盐巴、味精,加一小撮芫荽,凉粉便成。
烧肉米线除了烧肉外,番茄和青椒需用炭火烤熟,至于佐料嘛,腾冲的小吃都差不多。
围塘夜话烧几个风吹粑粑下酒也是美事。酱料决定着粑粑的味道。我则常用番茄加酸笋剁碎后下油锅炒出汁水,再放入一些肉末,各种香料油调配均匀后加水勾芡,待成糊状后加入葱花芫荽拌匀便可。这个配方是相当受欢迎的,至少在我家是这样。
野炊和火锅是朋友聚餐最适合的方式之一。能把大家召集起来,准备得长,吃得长,说得多,参与性强。
我特别喜欢野炊,只是如今野外生活比较危险,我不建议再去野炊。小学时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春游野炊,我和小伙伴也自发组织前去。不渴求能做出一桌完美的菜肴,参与那个过程很重要。如果玩得开心,菜怎么做都是美味的,野餐本来就是一种风味。
每次野炊都很难忘,大部分的菜都是在别人家菜园“借”的,用山泉乱炖一锅菜也觉得很好吃。野炊一定要靠近有水的地方,这是真话。如果有合适的地点,允许生火的地方,我仍有约朋友野炊的打算。
制作火锅最简单、最方便,可学顺德火锅“清水打边炉”,可买包火锅底料,享受麻辣火锅,更可随心所欲,制作不同的锅底,但要自行准备材料,调配一碗合适的蘸水,就不容易了。
很多伙伴都是烧菜的高手,都有各自的拿手好菜,用心一点,定能做出一桌美味。光盘,则是对下厨人最高的赞扬。
做饭是一门艺术。无论是制作甜品、西餐、川菜、家常,或是摆盘、特产,凡是厨艺高超的人,我都很崇拜。我所学不多,但做出一桌招待客人来访的菜肴已经足够了。
我常与人说,如果我没有上大学,或许我会成为一个厨子。
接触健身以后,刻意追求低体脂,致使自己的欲望急剧下降,每日三餐也由享受变成了每日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下厨就很难提起兴趣,许久没有进步。
我没有尝过太多的美食,所学也局限于一些家常菜,最初做饭的动机,仅仅是因为好奇。后来,总觉得该为晚归的家人准备晚餐,便在不断地尝试中学习。
如果日后荣升家庭煮男,每日围绕着厨房生活,做饭可能会成为一种苦刑。
去年,家里建了新房,终于有了宽敞明亮的厨房。
除了偶有几日精心制作午餐之外,其余的日子都是草草解决,于是我就总是想起老屋的生活。
老屋的厨房很小很窄,又有些黑,我很难忘记。做饭是我的一个爱好,而我对食物的追求源于我念家。
我喜欢做饭,但我讨厌洗碗,这倒是真事儿。
文:段正锰图:王立权刘鹏
设计制作|黄娇
腾冲文艺风向投稿邮箱:
qq.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