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要多少钱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21/5390504.html“量化生活(quantifiedself)”这个词最早由美国杂志Wired的GaryWolf和KevinKelly在年提出,核心是“通过自我追踪进行自我认知”,他们描述的这部分人热衷于用科技方式记录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数据,作为优化生活的依据。你身边可能也有这样的朋友:清早起来第一眼先看App的更新状况;刷牙前就要戴好AppleWatch/Fitbit;出门前必看空气质量和温度,PM2.5破百就戴口罩;用OmniFocus规划工作,光项目分类就有五六个层级;叫外卖通常只吃包装盒上有卡路里标识的鸡胸肉藜麦沙拉边吃边记账和记卡路里;下班前确保AppleWatch上站立、运动量和步行三个环都是完成任务而闭合的;回家路上先用家庭控制应用在回家之前打开空调和空气净化器,因为用的是小米还通常有点不好意思。我们暂且把这样喜欢量化生活的年轻人叫做“量化青年”。不确定自己是不是量化青年?先来做一个测试吧。一些针对可穿戴设备的调查指出,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白领和学生占了70%左右,20-29岁之间的人最多。这和我们对“量化青年”人群的预想也是一致的。这类年轻人大多在城市里工作,很可能单身或独居(比如我们介绍过的“空巢青年”),而且,总的来说比较喜欢尝试新事物。他们不一定懂计算机,但可以称得上是生活品质方面的geek。除了“记录生活数据”这种简单的量化行为之外,量化青年通常信赖通过技术手段进行个人管理;喜欢标准化的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的方法论偏执症,他们通常在了解做一件事的完整靠谱的方法之前绝对不开始做这件事;忍受无序的能力不太强,你如果把你未读邮件几万封的邮箱图标放在他们面前,可以欣赏到他们百爪挠心的痛苦。量化青年们对这种生活乐在其中,但也有人觉得他们把生活过成了一堆数字。当然,我们上面描述的更接近一种绝对化的类型。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年轻人可能不完全是这个样子,但都有其中的若干习惯和偏好。基于对广大量化青年的观察,好奇心研究所为这样的青年总结了9个关键词。秩序敏感量化青年对秩序通常非常敏感,这种秩序可能并非是表面上看起来的“工作台面井井有条”“家居清洁一尘不染”,而是符合他们心中对做事流程的节奏和规划。一个量化青年可能坐在乱七八糟的书堆中,却有明确的做事安排和时间表。这种秩序敏感还体现在他们无法忍受“IPAD”这样错误的大小写,也无法忍受英文和数字前后不空格的行为。信赖工具量化青年希望用工具将自己的日常琐事体系化和简单化,他们通常是工具控,他们的手机里可能有各种最新最简约版本的番茄钟、月度计划、思维导图应用、睡眠追踪应用、记账和日记应用。为了获得这些应用,他们还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jiej.com/jxzmb/19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