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叶诗文性格比较像,
所以关系很好。
我们和普通同学不太一样,
因为我们常年生活在一起。
上了训练场是对手,
下了训练一起逛街,
彼此间更像小姐妹。
所以,我真的听不得有人说叶诗文坏话,
他们看不见叶诗文是有多努力,
我老想起她因为压力大,
躲在房间里哭的样子。
真的不要用,
“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来形容运动员,好吗?”
说这段话的时候朱怡霏身在美国。
通常初次见面的人聊天都会从八卦开始,
不过聊着聊着就发现,
怡霏本人的经历,
比赛场外的八卦更有意思。
不是所有孩子赴美读高中
都是提早规划好的人生轨迹,
也不是所有孩子
都是在充分了解了美国的基础教育后才选择低龄留美。
去美国读高中的学生中,
确实有一些是临时起意,
也有一些是为了逃避。
美国,真的是天堂吗?
朱怡霏今年19岁,
无论是眉眼还是身材,
都透露出一个讯息→这是一个美丽的姑娘。
在年8月份之前,
怡霏的身份不只是一名学生,
准确的说,她是一名专业的游泳运动员。
叶诗文、傅园慧,都是她再熟悉不过的人,
准确的说,她们是队友也是闺蜜。
朱怡霏的故事要从她六岁开始说起。
酷爱游泳的爸爸是冬泳协会的会长,
小时候,爸爸总是带着怡霏去瓯江游泳。
尽管是女生,但怡霏胆子却很大,
游泳一学就会。
后来为了矫正泳姿,小怡霏开始接受专业训练,
练着练着,游泳天赋彻底被激发了出来,
速度也越游越快。
12岁那年,怡霏代表杭州参加了一场游泳比赛,
带着玩儿的心态,她顺利拿下了很多个第一。
同年龄组,
50米、米、米自由泳,
几乎找不到对手。
通常这种青少年比赛的看台上,
都会埋伏着很多伯乐,
吴霞君就是其中一个。
吴教练是国家级的游泳教头,
曾经带出过吴鹏这样的世界级游泳名将。
吴教练一眼相中了怡霏,
怡霏的职业生涯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白天训练,晚上上文化课,
定期去高原集训,
参加省运会、全运会、
世界短池锦标赛等各种比赛。
教练、队医,各种人,
把你的生活安排得密不透风,
几乎没有“自我”存在的空间。
再加上不断有更年轻更有天赋的队员被选拔进来,
这种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这样的日子过了4年不到,
年,对怡霏来说,是一个转折点。
高强度的训练让她喘不过气来,
她觉得头疼,
疼到只能拼命往墙上撞,
她开始惧怕泳池,
一见到水就流眼泪。
她觉得自己快死了……
教练鼓励她再坚持两年,
妈妈也希望她再坚持一段时间,
可是怡霏觉得谁也不能明白她内心的痛苦。
游泳就像是她曾经那么深爱的一个宝贝,
怎么会一步一步变成了她的桎梏?
这种折磨并不是肉体的伤痛所传递的,
而是来自内心深处。
年7月,
在昆明集训的怡霏给爸爸打了个电话,
她哭着说自己不想练了。
爸爸是带女儿学会游泳的人,
也是最能理解女儿此刻心情的人。
爸爸心疼极了,
他建议怡霏不如换一种活法
—去美国读书吧!
年8月,比完最后一场比赛,
怡霏告别了自己的职业运动员生涯,
开始了另一种人设。
那些年几乎没有正经上过什么文化课的怡霏开始恶补英语,
然后凭借自己的体育特长申请到了一所美国高中。
年1月5日,
她踏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
那一刻,
没有人告诉她这条路究竟会不会比运动员之路好走,
或许也会挫败到“想死”?
但怡霏仍把去美国当成一条退路,
落荒而逃。
是的,和其他同龄飞往美国就读的高中生相比,
怡霏早已经习惯了独自在外的生活,
对于她来说难度最大的是语言和课业。
“我的年纪照理是读11年级,
但是我春季入学读的是10年级下,
已经降了一级。
但这还不够!
入学考试过后,
和我一起来的小姑娘都分到很好的课,
我分到的是最简单的,
英语从语法开始学起,
数学学的是代数1!!
上课的时候,
我发现和我同班的都是5、6年级的小朋友,
超级崩溃的。
我知道很多人在背后说我‘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于是我的运动员本性又爆发了。
我默默的记下来,
我要证明给他们看。
所以我要感谢我的美国老师,
他们真的很耐心。
不会因为我‘一把年纪’还在学低年级的课就看不起我。
还有,我真的不怕苦,
和游泳的时候吃的苦相比,
学习的苦真的不算什么。”
朱怡霏努力追赶着,
哪怕始终不能和同龄人比肩,
但只要赢过昨天的自己,
就够了!
10年级下去美国,
一眨眼就到申请季。
怡霏当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从学习英语语法,
爆炸成一个托福和SAT高分选手。
但是她没有一刻因为成绩不理想而选择过放弃。
在申请进行到很关键的时候,
怡霏得到一个提示,
或许可以用体育特长来完成本科申请。
于是她开始给各个大学的教练发邮件,
包括华盛顿大学、巴纳德学院……
还有,哥伦比亚大学。
怡霏把选校目标定在排名前五十的学校,
藤校?起初是没有想过的。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
哥伦比亚大学的教练竟然回复了邮件!
他在邮件中问了怡霏很多问题,
并告诉怡霏标化成绩的具体标准。
教练说,目前只有一个位置是空缺的,
他们对学生的要求是不仅有游泳成绩,
学习成绩也必须要兼顾。
尽管竞争激烈,机会渺茫,
但怡霏还是只身踏上了去纽约的路,
她要去拜访一下教练,
面对面的介绍自己,
为自己赢得走进世界最高学府的机会。
感恩节的哥大校园,
被白雪覆盖,
置身于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
却确感受不到一丝喧嚣。
"总教头"带着怡霏参观了校园,
和怡霏介绍了哥大游泳队的情况,
直到怡霏离开,
"总教头"也没有做出任何承诺。
从哥大回来,怡霏的心境就不一样了:
“那里太棒了,特别是图书馆,
天哪!
我这种学渣都被感染到,
真的很渴望有机会在那里学习、生活。
只要能进哥大,
吃什么苦我都愿意。”
怡霏一边努力提升标化,
一边继续邮件轰炸哥大"总教头",
时时对称自己的情况。
怡霏身上有一种特质,
哪怕是第一次见面的人,
都很容易感受到她发自心底的真诚劲儿。
不过,直到年3月,
还没有任何被哥大录取的苗头。
怡霏的作品
3月的最后一天,哥大放榜日。
下午5点,会有邮件通知结果,
怡霏焦虑得不得了。
她反复告诉自己,
反正巴纳德学院已经录了呀,
即便被哥大拒也没什么,
毕竟人家是藤校。
熬到下午4点,
怡霏决定找点事情做,
于是去厨房给自己煎了一块鸡胸。
磨蹭到4点50左右,
她回到房间,坐下来打开网页。
迎接她的是一片漆黑的页面!
怡霏心想:天哪!
拒也不要拒成这个样子吧!
连屏幕都是黑色的!
几秒钟之后,电脑上开始播放一段视频,
是哥大校园的风景。
怡霏的心又是一紧:
多半是被拒了,但也真是拒得华丽丽的!
好不容易等视频播完,
真正的通知出现在眼前。
怡霏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点击“打开”,
平静的念完一整封邮件。
只见她嘴角扬起一丝微笑,
然后给THINKTOWNApolish帮她做申请的老师发了一条讯息:
老师,我被哥大录了。
接着,怡霏默默的关了电脑,
继续煎鸡胸肉。
年5月,
怡霏以新生的身份又去了一趟哥大。
教练拥抱了她,并为她介绍游泳队的成员,
大家热烈欢迎这个来自中国的女孩。
无论是在美国读高中,还是回中国放暑假,
怡霏一直坚持着游泳训练。
和以前不同的是,
她不再是一个专业的运动员,
没有教练和队医围着她转,
没有人为她打点好一切。
无论是预约训练场地还是安排比赛路上的交通,
她都必须自己动手。
支撑怡霏去训练的不再是冠军,
而是发自心底的对游泳的热爱。
赛场上连喝口水都要自己解决的繁琐,
却神奇的治愈了这个见到泳池就哭的姑娘。
"我的世界里不再只是游泳,
也没有人拿我去和别人比较,
即便成绩不理想也没关系。
以前我是游泳的一部分,
现在游泳是我的一部分。"
怡霏还是会怀念曾经在游泳队的日子,
她游泳时仍然带着印有五星红旗的泳帽。
她时常会感激那些年在泳池里吃过的苦,
回头望去,
那些年面对游泳池流下的怨恨的眼泪,
竟成为了她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