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鱼
前天,年6月11日。下午,我接到妈妈电话。
妈妈说,老家邻居打来电话告诉她,新建的国道今天测了线。
妈妈大致给我描述了一下路线。我get到,国道会占我家少量旱地、水田和山林。
最重要的是,公路会占我婆婆(奶奶)的坟。
也就是说,我婆婆的坟得迁走,换一个地方。
晚上跟爸妈聊天过程中,回忆起婆婆留给我的一些记忆,和我跟婆婆相处的那些时光,心里头尽是温暖和感动。
但是想到要迁坟,要再一次惊动已在天安息的婆婆,却心里梗得难受。
1
婆婆年七月二十生,年九月初四去世,八十岁。
婆婆去世那年,我刚上大四,开学没几天。
得知婆婆去世的消息,我很震惊也很伤心,一个人在寝室哭了好久。
最让我觉得难以接受的是,正好之前的那个暑假,我去了广东打工,没有回家,失去了跟婆婆相处的最后机会。
婆婆去世,我没有回家。
一来刚刚开学,不便于请假。
二来车费昂贵,难以承担(不要跟我说,亲人的失去比钱重要。说这话的人,没穷过,不懂)。
第三就是山远水长,按照老家习俗,去世的老人三天吉葬,待我辗转到家,婆婆已经入土为安了。
带着这些今生遗憾,当我再次回家时,看见的,已是我家旁边的鱼塘边大石板后面,垒起的那座新坟。
有些错过,一眨眼就是一生。
那个时候的我,不懂得,也无能为力。
2
婆婆是吃过苦的人。
婆婆一生生了八个孩子,最终存活下来的有三个:我爸,我姑和我叔。
我爸爸本来排行老四,头上的大伯,大约9岁样子,去河里放牛时,下河洗澡,被水淹死。
据老一辈说,去世的大伯,非常聪明,九岁前能够把算盘加减法打的特别顺溜,算算数更是顺溜。
我爸爸头上两姑姑,以及脚下一个弟弟一个妹妹,都在年幼时去世,没有留下更多记忆。
中年丧子,无疑是人生一大苦。
而我的婆婆,在自己年轻时,亲眼送走了5个孩子,承受着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3
婆婆也是享过“福”的人。
婆婆的那个时代,男男女女都得下地干活。
而我婆婆享过的“福”,便是她年轻时,很少下地干活。
听妈妈说,婆婆以前当姑娘时,跟她的一大房侄女年龄相近,闺蜜一般,经常一起玩耍。
她们同住在家族四合天井的绣楼,每天一起绣花,一起玩耍,听说还偶尔一起读读百家姓三字经。
婆婆的手工很厉害,绣花手艺极好。我想,一定是当年在绣楼上练成的绣功。
婆婆嫁过来后,生儿育女,绣花时间基本没了。
生活的重担和柴米油盐消磨着她,让她无能为力。
4
大字不识的婆婆,却算得上知书达礼。
虽然没有上过学,但婆婆背得《百家姓》《三字经》,还背得一些古文。
我开始记得一些事时起,就经常听婆婆跟我讲百家姓,我现在还残存记得的百家姓,就是当时婆婆讲给我的那个版本。
我还听婆婆讲过韩湘子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婆婆讲故事不是讲,是唱,而且唱的调调儿很好听。
我后来听小我九岁的堂弟说,他也是听着婆婆的唱腔长大,而且,听得比我还多。
婆婆始终唱的就是那几个故事,后来婆婆年龄越大了,唱那几个故事的频率越多。
有时候唱着唱着,我看见她眼里噙着泪,但脸上露出的是微笑。
婆婆笑起来,眼睛眯着的,弯弯的,深陷的双唇虽然一望无“牙”,却好可爱!
也许,婆婆是悟出了故事里的人生,却依然觉得要笑对生活。
5
婆婆有过多次妙手回春的故事。
我们屋旁边的几块土地,都是别人家的,每年春上,那家人就在地里种上庄稼。
婆婆家养了鸡,那时的农村,鸡鸭都是散养。
这就避免不了会有鸡去啄庄稼。
记得好多回,那家防止鸡去啄庄稼,就用包谷籽拌了农药甲胺磷,撒在庄稼地。
鸡们每天一放出来,去吃了药包谷籽,一会儿回来,看着看着,腿脚一蹬,就死了。
那时在农村,鸡对于一家人太重要了,一来要偶尔让家人吃鸡蛋改善生活,二来靠卖鸡蛋换盐钱。
看着一只只被农药毒死的鸡,婆婆无比心疼。与其看着可怜的鸡们死去,不如“死马当做活马医”,救活一个是一个。
于是,婆婆想了一个办法。
她把那些被药毒得快死的鸡子捉来,把脖子下面的毛拔掉,找来一把剪刀,准备“开膛破肚”。
婆婆剪开鸡胸前面的部位,露出来鸡的内脏。
婆婆找到鸡的叫做“素包”(后来我才知道那大概是鸡的胃)的部位,把里面的药包谷籽全部抖出来,再用清水洗干净。
然后拿来针和麻线,把剪开的部位缝好。
这样,被农药毒害的鸡们的“手术”就给做好了。
很奇怪,很多鸡都是被婆婆这不打麻药不消毒的“手术”给治好的!
婆婆救下的不仅是这活生生的几条生命,更是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一家人常常青黄不接的接济。
6
跟婆婆相处的印象,大多已经模糊。
一来我们分家住,婆婆跟幺叔住一起,二来我常年读书在外,在家呆的时间不多。
小时候,婆婆并不太喜欢我们姐妹俩,因为我们是女孩。
可是婆婆好像也很喜欢我们,因为在她们眼里,我们懂事,听话,成绩好,还嘴甜,经常跑去吧嗒吧嗒地喊她。
从我记事起,印象中婆婆就没了牙齿。
没有牙齿的婆婆,嘴唇内陷很明显。
记得一回,我很奇怪婆婆没有牙齿确可以吃油炸的干土豆块。
问了才知道,她因多年没了牙齿,牙龈已经变得很硬,吃土豆块虽然没年轻人那么快,但可以用牙龈“砸”碎土豆块。
特别想吃的时候,就能慢慢吃一些。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出生,她也才五十多。记事后,六十过,就已经全口没牙。
才五六十岁的人,就吃东西很困难,想想也无比心酸。
记忆中,一些寒暑假,我回去后,会给她洗洗头发,会偶尔给她用勺子将梨子刮成沫了给她吃。
但这些都不多,现在想来也寥寥无几。
那时在农村,老人们大多身体硬朗,高龄都还在田间劳作。
他们即便年华老去,风华不再,但依然艰难地与生活搏击,都能“自食其力”。
也正是他们的“自食其力”,让我们忘记了去孝敬他们,忽略了去照顾他们,忽视了对她们的陪伴。
而且,那时的主题,不侧重孝顺,而是生活。
是每个人都要想方设法活下去。
7
婆婆救济过我们。
我记得三件事——
有一次我们家断粮,已经吃了几次光洋芋,我去找婆婆借米。
婆婆把家里为数不多的红稻谷给我了一些,那时候还没有电,没办法打米。
我们就在婆婆家的石碓里舂,在婆婆的帮助下,舂了一些红米,带回家混着洋芋,很吃了一段时间。
现在的红米,已是稀有物,是现代人眼里的粗粮,养生健康。
但那时,红米是最差的米,但却是迫不得已的续命粮。
一次是家里没有油吃了。
那个时候我们吃油的顺序是:主打猪油,猪油快吃完的时候,加一些菜油混合吃,一点猪油都没有了,就只吃纯菜油。
不添加猪油的菜油没法吃,吃了不经饿,根本没力气下地里干活。
可那一次,可怜的我们,连光菜油都没得吃了。于是我又跑去婆婆家,把她的一点茶油拿来吃了。
现在的茶油是好油,健康营养。那时候的茶油几乎没人吃,因为难管饱不抵饿!
在婆婆那里捞来的茶油,又让我们撑过了一段日子。
第三件是,,,不想说,真的很苦,说着我会流泪……
8
婆婆一生活过80岁,吃过的苦比享过的福多,送走的娃比养大的娃多,一生中的笑却比眼泪多。
婆婆没有享过真正的福,命运带给她的,只有一生活着的艰难。
婆婆去世后,家人给她看了一处坟地:前面有水田,后面有小山。
“前有照,后有靠!”
这农村建房选址习俗,也沿用到坟地选址。寓意后辈人人丁兴旺,财源滚滚。
这定是一种美好的寄托,无可厚非。
曾见过这样一句话:
“穷不搬家,富不迁坟,生意不好改大门!”
迁坟,对任何一家人来说,都是几辈人的一件大事。
一般在农村,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迁坟。
而现在,婆婆的坟得迁走,这已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
转念一想,能够选址为国道经过,支持国家建设,助力家乡发展,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婆婆生前为家人做贡献,去世多年还能再度“牺牲”自己,为国家做贡献。
这定是老人家在天有灵,用她个人的奉献,护佑她的子孙后代们平安健康,万事顺意。
这样一想,之前的那些纠结和疑虑,也便释然了!
婆婆,祈愿您在天安息!
放心!爸爸和叔叔还有我们一道,一定会给您找一个更好的“家”!
谢谢婆婆曾带给我的那些美好回忆!
有苦!也有甜!有泪,也有幸福的笑!
-End-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往期推荐那位带了六个娃的女人,她有个小小心愿……
有些“怂”,终究会助你走向更好地诗和远方……
世间的一切美好,都值得等待!
这句话刺激到我了,很多人都已经或正在错过……
看完这本书后,我决定去做一些“小事儿”……
?碎碎鱼感恩有你作者:碎碎鱼,家有儿女的幸福二孩妈妈一枚,吸引力法则践行者。热爱美食,热爱手工,热爱生活,热爱文字。坚信把日子过成诗,柴米油盐也精致。;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