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体质弱的年幼宝宝容易反复出现呼吸系统感染。宝宝很受罪,家长很闹心。
家有宝贝,怎样为孩子做好呼吸系统的日常保健与防护,避免或减少罹患疾病呢?
反复呼吸道感染,怎么破?
什么是反复呼吸道感染?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凡小儿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过于频繁,一年中超过一定次数者,即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简称为“复感儿”。
哪些宝宝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
反复呼吸道感染多见于6个月~6岁的小儿,1~3岁的幼儿更为常见。冬春气候变化剧烈时易反复发病,夏天有自然缓解的趋势,一般于学龄期前后明显好转。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危害有哪些?
若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不当,容易发生咳喘、心悸、水肿、痹症等,甚至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我国儿科呼吸道感染占门诊患儿病例的60%左右,其中的30%为反复呼吸道感染,且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键是什么?
患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小儿是极少数的,大部分还是护理问题。因此,增强患儿体质是治疗及预防之根本。加强体育锻炼及注意户外活动,使患儿增强适应外界环境及气候变化的能力;同时,注意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生活护理,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切忌过捂过饱,这些都是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键。
如何照料上呼吸道感染患儿?
因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多不住院,要帮助家长掌握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要点。让患儿多饮水,促进代谢及体内毒素的排泄;饮食要清淡,少食多餐,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防止咳嗽加重。患儿鼻塞时呼吸不畅,可在哺乳及临睡前用0.5%的麻黄碱溶液滴鼻,每次1~2滴,可使鼻腔通畅。但不能用药过频,以免引起心悸等表现。
患儿家长在用药选择方面需注意什么?
患儿家长不要给患儿滥服感冒药,如成人速效伤风胶囊,以及市场销售的其他感冒药、消炎药、抗病毒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服药时不要与奶粉、糖水同服,两种药物服用时间必须间隔半小时以上。
中医预防小儿呼吸道感染有什么特色方法?
戴香药以防病,是中医学治未病的一种特色疗法,又称香佩疗法。
防感香佩包:白芷1.8g,薄荷0.6g,雄黄、朱砂各1.2g,大青叶、石菖蒲各3g。将上述药物粉碎后,用透气性强的特制布袋包装制成防感香佩包,患儿每天佩戴1个,白天把香包挂在胸前,距鼻腔15cm左右,晚间置于枕边,每周更换1次,连续佩带4周。
日常生活中如何对宝宝
做好健康调护?
养生防病对外要适应自然环境,对内要调养神志。所以,要从小锻炼小儿适应环境及气候的能力,不要过分娇惯或漠视小儿的神志变化。此外,要注意环境卫生,避免污染(化学因素、粉尘、被动吸烟等);室内空气要流通,即使在冬季也应该注意开窗通风;有条件可用食醋熏蒸或点燃艾条熏空气;经常曝晒床上用品。
中医讲究的是“度”,凡事有度。适量运动是好事,完全不运动和过量运动都是超出了“度”;微微出汗恰到好处,完全没汗或者大汗淋漓都不行。可带孩子多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户外活动,增强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如户外散步、踢球、骑小自行车、跳绳等,都是锻炼的好项目,但是注意不要运动过量、出汗过多。尽可能用冷水洗脸,冬天用温水而不用热水,使孩子逐渐适应冷环境,增强对冷空气的适应能力。
《黄帝内经》强调养生要起居有常,要适寒温。当气候变化时,要及时增减衣物,冬季降温时不要加衣过多,一般比成人多穿一件。孩子活动时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以避免“汗出当风”,易致感冒。入睡后多汗的小儿,前后胸垫上毛巾,防止汗湿内衣。减少出汗,及时擦汗是防止受凉的重要措施。此外,注意脚的保暖,双脚是肢体的末端,血液循环差,脚部着凉,会反射引起鼻、咽、气管等上呼吸道黏膜的改变,使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下降。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强调养生要“谨和五味”,也就是说,要饮食有节,讲究和五味、忌偏嗜、节饥饱。小儿应多摄入蛋类、瘦肉、乳制品及新鲜蔬菜、水果,均衡膳食,饮食有粗有细,咸淡适宜,不挑食,不偏食。另外,父母不要过度喂食,否则会使小儿“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导致多种脾胃病。
中医在饮食调理方面有哪些方法?
1
1.健脾益气法
小儿“脾常不足”,若乳食不当,或过饥或过饱,易于引起脾胃运化失常,脾胃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则不能滋养于肺,化生于卫,固护肌表。肌表空虚,抵抗力下降,稍受寒冷或气候稍变即可引起外感病的发生。常见小儿反复外感,面黄少华,形体消瘦,肌肉松软,少气懒言,气短,食少纳呆,口不渴,多汗,动则易汗,或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无力,指纹淡。可以常服山药八宝粥或四君饼,制法如下。
(1)山药八宝粥怀山药、炙黄芪、党参、莲子、麦芽、茯苓、薏苡仁各10g,大枣(去核)5枚,粳米g。加水煮粥,去黄芪和党参的药渣,加砂糖适量。
(2)四君饼党参、白术各20g,茯苓30g,木香6g,共研细末,加入面粉和少许盐,烤制成饼。
2
2.益肺固表法
肺为娇脏,位处华盖,其充在皮。小儿肺常不足,外邪侵袭,首先犯肺。邪困于肺,肺气郁闭,失其宣降。宣发无力,卫气不能外达皮肤,失其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之职,御邪无力,而易反复外感,伴见恶风畏寒,面色少华,四肢发凉,汗出不温,舌淡红,苔薄白,脉无力,指纹淡红。
可选黄芪10g,防风、甘草各6g,研细末,与适量面粉和匀,制成各种面食,如面条、水饺或烙饼等。也可选上述三药与各种调味品相配炖鸡汤。
3
3.养阴润肺法
小儿体质特点是阴常不足、阳常有余,患外感病后易化热伤阴,故临床上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者肺阴虚表现亦较突出,可见面白颧红少华,食少纳呆,口渴,盗汗自汗,手足心热,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少或花剥,脉细数,指纹淡红。可以常服二参饮和银耳雪梨粥,制法如下。
(1)二参饮太子参、沙参、麦冬、天花粉、甘草各6g。煎水,去渣,放入适量冰糖,当饮料服用。
(2)银耳雪梨粥银耳20g,雪梨1个,粳米g。将银耳水发,雪梨去皮切块,与粳米一起加水熬粥,粥成后放入适量冰糖。
4
4.温补脾肾法
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先天之精及后天之精,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而小儿脾肾常不足,气血津液薄弱,不能滋养温煦五脏,五脏失养而衰其体质,致使脾肾阳气不足,而反复外感,并见面色萎黄或面白少华,形体消瘦,肌肉松软,鸡胸龟背,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四肢不温,发育落后,喘促乏力,气短,动则喘甚,少气懒言,多汗易汗,食少纳呆,大便溏烂,或五更泄泻,夜尿多,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可以常服地黄鸡汤和黑芝麻饼,制法如下。
(1)地黄鸡汤熟地黄、山茱萸、怀山药、茯苓、太子参各10g。装入纱布袋中,与嫩鸡1只及葱姜蒜适量炖煮,肉熟后放入盐,饮汤吃肉。
(2)黑芝麻饼黑芝麻、核桃仁、淮山药各50g。三者炒香研碎,加入适量红糖,用面包裹,烤制小饼。
5
5.化痰消积法
小儿体质纯阳,六淫邪气入里皆可化火,邪热又可灼液成痰,故肺之痰浊常随邪生;并且脾虚聚湿成痰也常因肺受邪而致。若喂养不合理,食滞内停,郁而化热,熏蒸于外,致使表卫不固,诱发外感,久病又进一步克伐气血,致患儿卫外功能更加不足,故此类患儿饮食稍有不当即外感,常见痰多,舌苔厚腻。可用萝卜粥或山楂粥调理,制法如下。
(1)萝卜粥白萝卜(切小块)g,半夏6g,茯苓、白术、陈皮各10g,水煎1小时,取汁0mL,加粳米g熬粥,白糖适量,每日1次。本方具有健脾燥湿、下气化痰、消积宽中之效。
(2)山楂粥山楂10g,谷芽、麦芽、神曲各6g,茯苓10g,水煎30分钟,取汁0mL,加粳米g熬粥,白糖适量,每日1次。本方能健脾消食,适合脾虚食滞小儿。
上述食疗方在使用时,要注意通过中医四诊合参来辨证应用。同时,本病多伴有营养不良、贫血和佝偻病,人工喂养、偏食、厌食、未适时添加辅食以及膳食结构不合理,容易导致维生素A和锌、钙、铁等微量元素缺乏。这些都与本病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应预防、消除这些诱因,从根本上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
来源:华夏出版社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