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女孩“粘宝宝”顾若凡,因为身患粘多糖综合症Ⅳ型,15岁的她,只有1米28的身高,独立行走不能超过10分钟,由于患病率仅为万分之一,缺乏相应的特效药物,患者大多活不过10岁,顾若凡从出生开始就与病魔抗争,随时可能生命告急。然而,这个身患疾病的孩子却有着同龄孩子没有的坚强和成熟,面对死亡,她回答:比命的长度更重要的是生命的厚度;面对梦想,她说:我的梦想是陪爷爷奶奶一直到老。绝症面前的坚强与淡定感动了所有人。
很多时候,顾若凡都生活在爷爷的背上。上学时,从家里的6楼到学校的4楼,一路上,爷爷背着她。如果第二节是音乐课,爷爷要在校门口等上一节课,再把若凡背到音乐教室。若凡患有粘多糖贮积症,一种从出生起,就过早宣判死亡的罕见病。有一种药,可以缓解病情、延续生命,可若凡的父母苦寻9年,仍无药可救。
身材矮小、面容粗陋、骨骼发育不良、智力低下……从婴幼儿消磨到青少年,灯枯油尽,是“粘多糖贮积症”的临床表现。这种因缺陷基因引发的病症,慢慢侵蚀心脏、骨骼、关节、神经系统,患者往往在青少年时期死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至少有上千名“粘多糖”患儿。
目前,我国并没有粘多糖的对症之药。国外已生产出粘多糖部分症状类型的特效药,可缓解病情,延续生命。但此药尚未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大陆地区患儿注射这种未经药监部门审批的特效药,是违规之举。这种特效药年费用超百万元,有的患儿家庭倾财求药,更多家庭只能默默等待。国外很多国家,粘多糖的治疗已纳入政府医保系统;在我国,粘多糖等多种罕见病尚在医保之外。不治之症医生说若凡可能得了粘多糖贮积症时,郑芋没听懂,以为是糖尿病。“长不高、一般10多岁就没了,以后给孩子吃好喝好吧。”医生这话,相当于宣判郑芋的女儿没救了。带4岁的若凡看病时,孩子只不过身体有点佝偻,走路略显异常,在舞蹈班跑步热身总是最后一名。从西安来到北京,医院,医院确诊为粘多糖。“这种病无药可治。”年,医院的医生的话音落地,郑芋与老公泪流满面。“妈妈,我为啥这么矮,是不是不长了?”若凡八九岁时,身高比同龄人矮了半头。“你会长的,但是不会长很高。”郑芋告诉女儿,个子小没关系,以后生存不靠个子,靠脑子。郑芋办理了离职手续,在家陪若凡。他不知道女儿何时会离开,“就像一个苹果,很漂亮,但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就从里面一点点烂掉了,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烂掉、却无能为力时……”郑芋说。这些年里,郑芋和老公总觉得没有资格笑,“笑了就是对不起孩子。”看到若凡笑闹,郑芋偷偷落泪。患儿群体年底,郑芋辞去工作,只身来北京,“我就不信女儿只能等死”,她要寻找一线生机。她在北京找了份工作,医院挂专家号咨询。在这期间,她认识了孟岩。孟岩,中国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博士,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