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儿童鸡胸
宝宝鸡胸
鸡胸怎么办
鸡胸治疗
婴儿鸡胸
鸡胸驼背

没饭可蹭怎么办一

展信佳。

上一次我们聊到学校里形形色色的免费食物,以及那些与美食联系在一起的珍贵记忆和友谊。敲打键盘的过程头一次让我感觉到如此幸福而令人满足,和吃有关的记忆都充满了其他快乐不能比拟的真实感,让我得以在冷月孤灯的夜晚瞥见杯盘狼藉的自在,听见宾主尽欢的夜话,自然也就不忍停笔,信马由缰。如此难得的畅快,我当然希望能够继续,所以今天何不乘着上次未散的兴头,继续聊聊异国他乡那些和吃有关的故事。

吃不但与快乐相关,而且也是一个“现种种相”的小洞天。就那免费食物来说吧,我日后思来想去:我何以对免费午餐趋之若鹜?我想不外乎以下几点理由吧:

关键词一:省钱

免费食物如果说有什么最大的特点,恐怕就是免费吧。刚刚经济独立的我,对于如何应对生活中的诸般开销全无头绪,眼看每月初的房租就要吃掉一大半的收入,左支右绌,捉襟见肘,随时随地都有被庞杂支出生吞活剥的危机感。也是这个阶段,免费食物对我最有吸引力,被我视作贫穷生活中一道迷人的曙光。直到后来我慢慢熟悉了量入为出的数字游戏,开始用微薄的收入撑起一点生活的体面,免费本身带来的幸福感就每况愈下了。

我在以前的信中曾经多次提到一种现象:即便是再微不足道的小事,有用者如庖丁解牛,无用者如符朗皂白,都有可能做到极致;而论及钻牛角尖,世间恐怕没人比博士生们更专业,也更有热情了,毕竟他们的天职就是在人类知识崎岖不平的边界上钻出新的一角。

把生活开销压缩到零,这从常理而言并无必要,然而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钻牛角尖的全新舞台,挑战者摩拳擦掌,前赴后继,我个人就听闻过不少这方面的英雄事迹,比如为了避免租房一直睡在办公室。然而最终有文字留存的,却只读到过一位同仁的博文(见阅读原文)。这项生存挑战从侧面说明了,贫穷不仅可以限制我们的想象力,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激发我们的想象力,然后我们也许就会意识到自己可能无意间瞥到了现代社会被折叠起来的其他侧面。

睡在办公室的桌子底下,一劳永逸解决房租问题

关键词二:省事

在占用博士生日常精力的事项排行榜上,思考今天吃啥通常名列前茅——事实上你不需要读博也可以被饮食的选择所困扰。在我初入本科校园,曾经有学长不无炫耀地提醒我,从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就要陷入对无数食堂的选择困难之中。这种说法对于满足于高中食堂和校门口地摊的我来说,也只成立很短暂的一段时间:只要你明确地知道一会要去做什么,那主干道上拥挤的人流和饭点的饥饿就会帮助你排除绝大多数的选择,你会以惊人的效率准确地识别出所有说得过去的窗口中排队时间最短的那一个。

所以这种选择不总是能够带来你所预期的幸福,相反,有时没有选择反而会带来更多的幸福——譬如我有时忙活了一天,直到天黑了才顾得上找个吃饭的地方。这时如果有个外表朴实无华的小食堂还开着,那我肯定会产生一种无与伦比的满足。我本科时几乎所有对于夜晚的美好回忆都来自于这样的场合,不然就是在宿舍里接受室友来自天南海北的投喂。也是仅有这个时刻,在属于白天的荣光褪去之后,我终于嗅到了校园里一缕稍纵即逝的生活气息。

最讽刺的是,如果这种选择真的为你带来了幸福感,那才往往是悲剧的开始。“今天吃啥”这个朴实无华的议题荣登排行榜,显然不是因为我们在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时可以当机立断,而是因为我们在面对无关紧要的问题时也可以选择困难——我已经不记得自己有多少次科研没有进展的时候开始一家一家地浏览外卖网站上的菜单了,虽然绝大多数情况下我最后都不会在这些网站上买任何东西。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有点像手机上的流氓软件——后台运行时占用大量的资源,而且每次在你完全不需要的时候弹出。

免费食物一劳永逸地解放了决策上浪费的时间,因为我接下来一周的行动路线都会由事先研究好的日程表决定,不再有任何随机应变的空间,自然也消除了所有优柔寡断的借口。对于训练有素的“免费食物专家”,这个日程表可以通过在很短的时间内汇总各种渠道的信息来完成,几乎没有任何额外的负担。

关键词三:量大

我对于免费食物的钟爱,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自助不限量的形式。我是那种永远胃口很好,且不知控制饮食为何物的人,而且因为训练的缘故,我对于动物蛋白有着一种永恒的渴望。这就造成了我一餐所需的食物要明显大于社会上普遍认为的一个成年人应有的饭量——无论这个标准是中国的,还是美国的。

所以在餐厅点餐时,我通常会陷入一种很尴尬的境地:在买盒饭时这种尴尬还仅仅是语言上的,我必须得向不那么熟络的朋友解释我为什么需要买两份或者三份;如果是那种很“正规”的餐厅,所有人都按照西餐的标准程式上菜的话,那尴尬就会体现在更多的地方,比如回家之后我还得自己再吃一顿。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我通常很排斥这些所谓的“正餐”。

如果我碰巧又喜欢频频光顾某家餐厅,那可能还会发生一些其他的笑话。我本科时有一段时间,受到同学的激励,打算认真备赛一次,吃得“干净”一点,也就是挑选一些脂肪含量相对较低的食物。

因为同时还要保证蛋白质的摄入,所以最后搜遍了校园也只发现两个比较合适的窗口:其中一个涮羊肉窗口,我每次雷打不动半斤鸡胸,不加盐和调料,给师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到我就可以“刷脸点餐”;另一个麻辣香锅窗口,我发现师傅可以煮过直接出锅而不加炒制,自然也开始善加利用。这件事给麻辣香锅师傅留下的后遗症是,以后他每次看到有昂首挺胸,手臂微微架起,好像长了一双隐形翅膀的彪形大汉,就会默认清水煮香锅。

当然,活动组织者订购的食物总量有限,如果能抢得先机,当然可以一饱口福,如果是到得迟了,则就只能尽可能利用剩下的残羹冷炙了。我的一位“酒肉朋友”,就最享受早早取好了餐,悠闲地看着我们后来者懊恼的丑态。

虽然学校非常尊重吃素群体,每次都会订购大量的素食,但大部分同学似乎都是肉食动物,素食往往被留到最后,乏人问津;相比而言肉食就极为抢手。听说在一些“上流社会”的学校,情况恰好反过来,吃肉的人屈指可数。每次想到这里,我就对那些学校里幸福的食肉者们感到无比的羡慕。

自然,这三个关键词不可能包括所有情况——关于其他各种因素,我上一封信中交待得已经比较仔细了,无外乎有开拓视野,学习西方饮食文化,增加沟通机会,广交朋友,放空自我等等。这里我们就暂时略过了。

(未完待续)

余在水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jiej.com/yejx/16392.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